|
|
外骨骼机器人穿戴实验志愿者:期待未来像“钢铁侠”一样行走 |
|
中新网成都3月23日电 (王利文)23日,在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志愿者林寒正熟练地操控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他独立完成前进、转向等动作,这一行走练习已成为他截瘫后康复训练的日常。林寒期待,随着医学和科技进步,未来自己能像“钢铁侠”一样自由行走。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康复医学设备,通过交互控制、拟人化步姿及高精度电机控制算法,帮助患者重新站立、行走。2010年,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程洪成立科研团队,从零开始研发外骨骼机器人。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已成功研发五代,可以通过脑机控制、肌电控制、重力感应控制等方式实现截瘫助行、偏瘫康复、儿童康复,患者可应用于上下楼、上下坡、控制方向、过障碍等场景。
截瘫患者长期卧床或久坐容易引发褥疮、尿路感染、骨质疏松、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013年底,林寒下肢截瘫卧床后,每隔两个小时都需要他人帮忙翻身。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他与程洪团队结缘,于2015年成为了外骨骼机器人穿戴实验志愿者。经过练习,林寒不仅能单独完成日常出行、做饭,还学会了驾驶等技能。在2015年的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上,佩戴外骨骼机器人的他作为火炬手,一步一步完成了火炬传递。
临床反馈对产品研发意义重大,这也是林寒坚持做志愿者的原因。“外骨骼机器人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希望自己的使用反馈能为更多病友带去便利。”多年来,林寒见证了外骨骼机器人的更新迭代。他回忆,最开始穿戴时,设备只针对腰部及以下截瘫患者,如今研发出脑机控制的外骨骼机器人,甚至可以帮助高位截瘫患者站起来。
“做外骨骼机器人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是看到患者站起来,能幸福生活。”程洪认为,帮助患者站起来的意义不仅是恢复身体健康,还能改变患者只能坐在轮椅上仰视他人的处境。
据悉,一台进口的外骨骼机器人售价高达300万至500万元,且维修常耗时数月、花费几十万元。如今,程洪团队自主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价格约100万元,家庭版价格在20万元以下,“这在国际上几乎不可能实现”。
通过国产化降低成本,只是让更多患者使用上外骨骼机器人的第一步。为转化这一科技成果,帮助更多患者“站”起来,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与多家医院展开合作。目前,已有超过100家医院应用外骨骼机器人,上万名患者进行了外骨骼机器人的临床试用。
程洪指出,在系统层面,中国的外骨骼机器人已与国际水平持平,甚至在人机智能、人机交互等单项技术上领先。此外,中国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还在应用场景上领跑,不仅针对截瘫、偏瘫患者,还应用于消防救援等领域。
对于第六代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程洪团队有了进一步方向。“我们在往扩大应用场景上努力,让患者行走不受地形约束甚至可以在野外活动。此外,刚性的外骨骼机器人将和柔性的机器人技术深度结合,加强人机交互,提高患者穿戴舒适度,在未来真正实现‘人机共舞’。”程洪说。(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