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环境资源界的一名委员,我将结合多年科研与调研经验,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建言献策。”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新明说,他将建议采用“多年滑动平均值”代替年度均值来进行空气质量考评,推动各地更有定力和动力推进常态长效减排治污。
?
王新明委员 受访者 供图
王新明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环保战线攻坚克难,PM2.5污染改善成效和速度创造了世界治污史上的奇迹。“不过,当前我国PM2.5水平与世卫组织高阶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看得见’雾霾污染大幅好转的同时,‘看不见’的臭氧污染日益凸显,中国蓝的品质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的抓手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我们东部臭氧污染日益成为影响空气质量优良率的主要因素,臭氧污染的解决有赖于氮氧化物大幅减排,但氮氧化物减排初期会导致本地臭氧浓度不降反升,迫于年度考评压力,各地往往不愿采用长效常态机制减排氮氧化物,而依赖短期应急措施减排挥发性有机物。”王新明表示,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包括汽车尾气、工业过程、植被排放等。关于臭氧污染,氮氧化物是元凶,挥发性有机物是帮凶,这两者同时也是造成当前 PM2.5污染的重要原因。
王新明指出,目前企业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达标率比较低,但是考评标准逐年提高,造成前期已经达标的企业疲于应对,一直未能达标的企业产生躺平心理,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容易沦为被重点整治的“散乱污”。一些地方在推进森林城市建设中,缺乏科学规划,盲目引入外来树种(比如桉树),造成挥发性有机物的大幅上升。此外,现阶段虽设立了重点污染控制区,但实际是按行政区划考评,影响联防联控成效,甚至以邻为壑。
对此,王新明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持之以恒,大力推进氮氧化物减排。面对臭氧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短期波动间题,要保持定力,建立科学的考评办法,坚定推进氮氧化物减排,坚持臭氧污染与PM2.5污染的协同治理。对待火电厂、工业锅炉窑炉和机动车等产生的废气,要严格达标排放,促进能源转型,建立长效常态减排机制。
其次,改进监管水平和污染治理能力,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效。科学制定排放标准,依法推进企业全面达标排放,淘汰伪劣技术,加强设施运营监管,重点治理不依法治污达标的企业。完善光化学成分网建设布局,把握各地挥发性有机物常态减排实况。创新治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帮助中小微企业提高治污能力、找到发展出路。避免盲目引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大的外来速生树种,科学、合理进行城市绿化。
最后,改进考评办法,促进长效常态治污。建议用3年左右滑动平均值代替年度均值考评空气质量,使各地有定力和动力推进常态长效减排治污。考虑空气污染传输通道因素,在“空气污染控制区”内打破完全依靠行政区划来考评空气质量的做法,建立污染控制“保甲制”,实行一体考评,做实联防联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