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许多地区在推动本地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方面积累了探索经验,但从效果上看仍不足以有效支撑新旧动能转化的进程。”
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建议,应依托湖北在光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优势建设国家实验室,面向经济主战场,以强有力的技术源头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
尤政 华中科技大学供图
据尤政介绍,目前国内在建的多个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普遍具有较丰富的科教资源。但对照新型举国体制的总体要求,这些科研力量在回应国家战略需求、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在新旧动能转换日益迫切的当下,如何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
“目前,全球已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尤政说,近年来,国内已有10多个省市区设立了省实验室,总数近200家。
省实验室的建设是有组织科研的题中之义,也是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的必要步骤。然而,受限于地方经济条件和学科基础等原因,省实验室建设也出现了一些盲目追热点问题。一些热门、前沿领域“低水平”或“高水平”的重复建设,需要采用举国体制的“卡脖子”技术等集中资源投入的研究方向难以获得足够支持。
在高校层面,尤政表示,目前高水平大学服务地方发展机制仍需完善,科研力量的区域性融合也有待破题。
他解释说,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聚需要同时具备政策、区位、人才、技术有四个要素。我国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普遍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制高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水平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驱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不完善,缺乏强势整合区域性科研资源的主导力量。
为此,尤政建议首先依托优势资源,加快布局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分工协作,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
在这方面,一是要依托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完善国家实验室布局。他表示,要充分考虑空间分布、学科基础、市场机制等因素,依托武汉光谷布局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国家实验室,积累技术源头优势,加快推进信息感知处理、通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技术输出源头、技术服务和技术引领等方面形成示范,回应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
二是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中心之间的联动协作机制。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科教大省,湖北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与长三角、珠三角有着长期的密切联系,也是支撑沿海、引领西部的重要支点。在尤政看来,应发挥好各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和作用,畅通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形成区域协作体系。
其次,在总结各地自主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经验的基础上,应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高效配置科研资源。
“目前,全国各地在前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自主探索,建议主管部门适时展开阶段性总结,全面分析近3年各地在研发投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阶段的投入给出指导意见。”尤政表示,要引导地方根据自身优势学科和科研基础,集中资源投向有基础、有潜质的前沿研究且与产业集聚一体的布局。
其次,应尽快出台区域性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制度安排,完善高水平大学服务地方发展机制。他说,结合各地创新要素的分布实际,地方要确定1-2个研发重点领域,按照新型举国体制的路径,确定主导力量统筹域内各类科研资源。充分释放高水平大学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能量,形成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的合力,更好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