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2月28日电 题:叶玉如:建设国际创科中心,香港未来可期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刘辰瑶
全国两会将于3月初举行,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主席叶玉如将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前往北京参加两会。叶玉如关注的话题聚焦香港创科发展以及融入国家创科体系,并提出诸多设想与建议。
临行前,叶玉如接受中新社“两会·面对面”专访,深入解读她的建议,以及对未来创科发展的种种看法。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作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心情如何?
叶玉如:我心情非常兴奋,因为作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我可以在科技、教育这两方面作出贡献。我是科学家,也是教育家,在人大这个平台上,我希望可以帮助香港更好地跟内地的教育界和科学界紧密合作,帮助香港以及国家在创科方面发展得更好。
中新社记者:您作为教育界及创科界人士,您较为关注哪些领域的话题?
叶玉如:我比较关注的就是科技跟教育。之前参加两会的时候,我感到国家虽然面对各种挑战,但对教育、对科技的支持不断增加,当中亦包括对基础研究的支持,这一点让我真的受到很大启发。因为基础研究最开始的时候,对社会的贡献可能不会很明显,可是基础研究对发展创科非常重要,因为有基础研究才可以有之后的转化。
除了基础研究之外,也要重视转化方面的政策,我觉得国家现在正在考虑这些政策应该怎样改善,如何可以把基础研究,还有转化这方面做得更好。我很期待两会会有怎样的新政策推出来,希望这些政策可以帮助香港的科学家更好地参与国家不同的科研项目。
中新社记者:可否透露一下您这次两会建议内容,以及为何提出这些建议?
叶玉如:我考虑在两方面提出建议,一方面就是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成立一个健康老龄化的研究中心。因为老龄化不只在香港,在整个国家都是一个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在未来肯定会对国家的经济,还有社会(构成)负担,所以要是我们聚集力量,找到一些方法让大家明白怎样做才能达到健康老龄化这个结果,我觉得对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所以我会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健康老龄化的研究中心,希望大家一起合作,寻找较好的解决方案。
第二,我在想香港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个(生命科技与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现在内地在不同领域拥有多家国家实验室,而香港在某一些领域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可以为国家提出一些很好的研究方案。比如把生命科技跟人工智能汇合在一起,香港有这个能力建立国家实验室,况且香港特区政府亦投入了很多资源在这两个领域上,要是把这两个领域融合在一起,成立一个香港比较独特的国家实验室,我觉得应该被考虑。
中新社记者:日前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公开场合提到,特区政府将会加强对接国家创科系统,跟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等紧密合作,香港科技大学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将会如何加强跟内地在创科领域的交流合作?目前有哪些计划中或进行中的项目?
叶玉如:其实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有好几个平台,最先开始是在深圳,有港科大深圳研究院,之后在佛山也建立平台,现在位于广州南沙的港科大(广州)去年9月1日也已经开学了,这会是我们在大湾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因为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我们准备有很多科研与学生培养方面的紧密合作,也计划推动交流或共同安排课程等。“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可以帮助我们在大湾区有一个很好的平台跟企业合作,把我们的研究成果转化落地,港科大希望未来这几年可以做得更好。
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虽然建立不到两年,可是已经安排了很多活动,希望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做桥梁的角色,更好地推动香港跟内地在科学方面的合作,例如我们跟中科院便有很紧密的合作。院士联盟通过举办活动、峰会,希望加强跟内地以及全球科学家之间的交流,来推动大湾区科技的发展。我们开始于香港的两院院士(交流),其后希望可以纳入大湾区其他地方的院士,这样我们的会员基础便会扩大,可以做更多这类交流推广的活动。我们也希望做到智库的角色,希望特区政府在政策方面可以容纳我们的意见,(从而)对帮助国家创科发展起到一些作用,这是院士联盟希望扮演的角色。
中新社记者:您过往在不同场合曾多次说过,现在是香港创科发展的黄金时期,可否跟我们具体解读一下这句话?
叶玉如:我是1993年加入港科大,30年前香港的科学家数目不是很多,政府资助的科研投入也不是很多。过去这30年,我们创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完善了,这是我个人的经历,最先那10年慢慢地人才被吸引来香港,那之后特区政府在科研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
2017年的时候,我们在港的24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写信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希望香港的科学家可以更好地参与国家不同的科研项目。其后国家宣布开放科研经费可以过境来到香港,这对香港的科学家来讲真的是一个鼓舞,我们有这个机会可以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所以在不同的时段,创科生态环境慢慢地完善,到现在,我个人觉得真的是黄金时期,因为我们已经有很好的人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香港,也可以把这些人才留在香港。经费方面我们不但有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也有国家的支持。更多的企业已经起来了,初创企业越来越多,也有比较大型的企业被吸引来香港,在香港科学园或是别的地方成立公司。
我以前是香港科学园董事会成员,十多年前,科学园的公司不多,当时(办公大楼)有很多空位,可是现在科学园是找不到(空)地方的,都是满满的。再加上大家对投资初创公司都非常热心,很多投资人常常来学校问我们有什么项目可以给他们考虑,所以这跟十几二十年前已经不同了。
综合这些改变,我认为现在是创科的黄金时期,香港不可以错过这个机会,余下的就是要靠我们的努力,怎么去把握这个机遇,怎样一起合作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我很有信心,在未来5年至10年,相信香港可以做得到。(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