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学系教授静进和副教授朱艳娜团队研究通过多组学方法揭示了肠道菌群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膳食不平衡与胃肠道症状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Gut Microbes。
胃肠道症状是ASD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包括便秘、腹泻、腹胀和腹痛等,可加重ASD症状,并与各种异常行为、免疫失调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这提示ASD儿童的胃肠道问题不容忽视,寻找其危险因素是减缓ASD儿童胃肠道症状的重要方法。
该研究基于16S rRNA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了90名ASD和90名正常发育儿童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学数据,并进行了膳食摄入和胃肠道症状评估。研究发现,改变的肠道菌群加强了ASD儿童膳食不平衡与胃肠道症状之间的关系。
同时,与正常儿童相比,ASD儿童存在代谢组学改变,在改变的代谢物中,共筛选出10种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它们富集于8条代谢途径,并被确定与ASD儿童的胃肠道症状相关。这些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肠道菌群在ASD儿童膳食不平衡与胃肠道症状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该研究不仅为理清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膳食、肠道菌群和胃肠道症状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见解,同时提示我们,除膳食干预外,还应设计以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为靶向的干预措施以缓解ASD儿童的胃肠道症状。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朱艳娜表示,该研究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胃肠道改变的相关机制。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80/19490976.2023.228135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