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伯强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18 16:57:53
选择字号:
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出台将推动氢能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碳中和目标倒逼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作为一种具备诸多优点的清洁能源,氢能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有望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障能源供应与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的综合解决方案。国际上许多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然而,目前氢能产业链发展缓慢,产业链多个环节尚不具有经济可行性,应用领域较为单一。未来随着风电、光伏大规模发展,需要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绿氢,推动产业链整体成本下降,探索氢能的应用场景,加大关键环节的科技研发投入,实现核心技术突破。

近日,国家标准委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发布《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这也是首个从国家层面发布的氢能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性文件。

《指南》提出,到2025年,建立一个支持整个氢气生产、储存、运输和利用的全产业链综合标准体系,修订或建立30多项国家和行业氢能标准。指南中明确提及重点环节包括加快推进氢气质量检测、氢能安全和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等12个方面的标准制定。标准体系的建立将连接氢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通过标准化有望为解决氢能行业的核心和紧迫问题提供关键支撑。

《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整个氢能产业进入工业化阶段,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持续支持,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氢能产业支持性政策出台,旨在为氢能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此次发布的《指南》是对中国氢能长期规划的配合和补充,其目的在于加快氢能产业关键领域和核心产品的技术突破与标准制定,提升中国氢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氢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技术商业化的初期阶段,目前的氢能行业标准存在部分滞后甚至缺失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氢能行业的发展步伐。而要实现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增长,强有力的技术规范、安全措施和质量检测以及广泛的标准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指南》的发布,有望促进氢能技术的部署可靠性、安全性和规范性的提升,从而增强利益相关者的信心,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投资,并引导氢能价值链中的行业合作,促进市场积极增长。从全球范围来看,氢能标准化进程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作为氢能产业领导者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标准化建设是每个工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和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当前与氢能产业标准制定直接相关的技术委员会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TC342)和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TC309)。此外,其他标准委员会,包括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TC206)等也参与了与氢能有关的标准化工作。

  据统计,在《指南》发布之前,中国已经发布了与氢能产业相关的222项国家标准、94项行业标准、21项地方标准和214项团体标准。此次发布的《指南》更加系统地构建了涵盖产供储销等环节的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包括五个子系统:基础安全、氢气生产、储存运输、加氢和氢气应用。这些标准将涵盖运输、储能、发电和工业等领域。

《指南》同时也提出了两项关键任务,即加快修订重要的氢能技术标准和促进核心标准开发。重点强调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产业进步之间的协同作用,利用标准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指南》呼吁学术界的相关机构和工业界的应用部门共同参与,并鼓励符合条件的组织制定和发布团体标准,以提升标准制定的效率。

现有标准制定制度中,国家标准由不同部门监管,像氢能这样跨越多个领域的新兴产业的标准认证工作存在相当多的困难。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缺少标准制定协调机制。中国氢能标准化制定分技术委员会之间、分技术委员会与行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均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导致工作脱节、沟通不足以及产业标准的更新和维护不及时等问题频繁出现。行业内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

其次,缺少核心技术领域的标准。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开发和相关标准,阻碍了商业化和工业规模的应用。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中国的氢能标准体系相对单一,子系统标准不完整,新兴氢技术领域的标准存在空白。快速发展的氢能技术可能面临标准滞后或缺失的情况,进而影响创新技术推广。

再次,标准制定缺少前瞻性。标准化必须与行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创新速度保持大体一致,有时甚至需要制定前瞻性标准。由于缺乏前瞻性标准,中国的氢能技术在国际上处于落后地位,尤其是在核心材料和部件方面。此外,氢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迭代要求缩短标准修订周期,目前复杂的标准化流程阻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还有一方面是缺乏对氢能标准的宣传。公众对氢能行业标准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在安全方面。社会认识不足可能会影响氢能基础设施的发展和运营接受度,制约氢能应用的发展。

最后,是对国际标准的贡献有限。在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常任理事国以来,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步伐有所加快,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参与程度和话语权与之前相比有所提高。但从发布的国际标准数量以及质量方面来看,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所不足,目前中国的国际标准发布数量与其所处的全球地位也仍不匹配。

综上所述,未来中国氢能产业标准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政策的切入点,以进一步提升中国氢能产业标准化水平,促进氢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其一,完善全产业链标准制定的协调机制。标准化制定机构应加强与内部分技术委员会和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密切合作,综合考虑行业各方意见和需求。关键标准需要进行国际间协调,以建立健全国际通用的氢能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从国家到团体的多级复合标准制定系统,充分发掘专业团体的标准制定潜力。

其二,强调核心技术标准的产学研一体化。利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核心技术标准的制定。构建集研究、标准、测试和人才为一体的平台,支持高效的研发、标准化和技术转让。着力解决薄弱技术环节。引导行业规范、科学、可持续发展。

其三,适度加速新标准的研发和制定。建立高效的测试和认证系统,改进质量检测、污染监控和定量风险评估工具。

其四,加强氢能产业标准的推广和宣传。重新评估安全风险,制定适合当前技术水平的标准和法规。通过各种媒介宣传氢能产业标准,提高公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其五,加强国际标准制定合作。中国应为全球氢能标准制定做出贡献,尤其是在氢能源新兴技术领域,鼓励全方位的行业参与。积极与国际标准组织合作,积极提交提案,提高中国氢能标准的数量和质量并推动其国际化。同时,整合国际标准,将全球经验应用于中国氢能产业的具体发展中去,补充和完善中国氢能标准体系。

(作者系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古代脚印记录了两种人类祖先的共存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