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昊昊 徐秋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0/27 14:49:56
选择字号:
第二次中丹喀斯特生态联合科学考察举行

 

10月8日至23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喀斯特生态服务提升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全球共性挑战专项“融合高分辨率遥感与深度学习的森林碳汇精准监测”及中国科学院青年交叉团队项目等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下称环江站)组织开展第二次中国-丹麦喀斯特生态联合科学考察。

本次野外考察聚焦喀斯特区生态恢复持续性与森林碳汇精准计量,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地理系副教授Martin Brandt及其7名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相关科研人员等27人参加考察。

  ?

考察团在喀斯特石灰岩地区开展天然林样地调查。亚热带生态所 供图


考察团一行考察了贵州中南部、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等地区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分布区。他们重点考察了广西环江和贵州普定两个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固定监测样地、中亚热带喀斯特常绿林、落叶阔叶混交林等,并开展喀斯特典型森林群落结构参数及冠幅实地测量,对比了西南滇桂黔三省不同喀斯特区域的岩性、地貌和植被特点以及不同恢复措施下的森林恢复情况。

通过野外考察,考察成员深入了解了不同区域典型喀斯特地貌发育与景观特征、自然恢复与造林条件下喀斯特植被景观复杂类型与分布特征及岩性-地貌-土壤-植被-气候耦合关系。考察专家组对大规模人工造林与自然封育下全球植被覆盖“变绿”热点区之一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喀斯特山区森林碳汇的精准计量提出指导性建议。

考察期间还在环江站召开了主题为Human Disturbances and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的研讨会,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岳跃民作研究报告,介绍环江站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体系、喀斯特地质背景制约等研究进展;Martin Brandt作研究报告,介绍了其团队开展的国家及全球尺度单木识别及碳汇效应量化的主要进展,其团队成员也对各自研究工作进行了汇报。

据悉,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王克林、岳跃民团队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Rasmus Fensholt、副教授Martin Brandt团队已建立良好合作基础,已合作项目获批欧盟研究理事会ERC Starting Grant基金、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及国际访问学者等项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推出论文&基金全新活动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