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国际培训部李奕萱的抽屉中,珍藏着一封手写的感谢信。
落款人是今年六月参加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管理研修班的三位越南官员,他们均在当地交通部门担任要职。信中,朴实简单的英语表达里,流露出三位国际友人真挚感情:为期14天的学习让他们受益匪浅,十分感激研修班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此次培训中,共有来自越南、埃塞俄比亚、加纳、老挝、斯里兰卡、尼泊尔、伊拉克、约旦以及毛里求斯等9个国家的33名司处级官员参与。
研修班由商务部主办、西南交通大学与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联合承办,是3年以来,该高校开办的首期来华援外培训项目。同时,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网络教育学院开办的第49期海外铁路主题培训班。
“有干货,有温度。”回忆起此次培训过程,网络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琼如此形容,“依托西南交通大学在铁路建设与运营管理方面的学科优势,我们不仅让外国官员学到铁路运营管理的知识和技术,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搭建起沟通合作的桥梁”。
把课堂“搬”出教室
研修班结束后,来自毛里求斯的两位官员也给主办方发了一封感谢信。在信中他们提到了最难忘的一次参观学习:在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实验室里,有幸聆听了高温磁悬浮列车的研究课程,并成功模拟了高速列车的运行。
“为了让各国官员们全方位地了解中国铁路运营管理情况,我们采取全英文授课,不仅安排了课堂讲座,还通过现场考察和文化体验等方式,让他们沉浸式学习,走访足迹遍布成都、西安和株洲。”马琼介绍。
这是此次研修班的一大亮点。专业课程设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课堂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实验室、车站、企业……
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发展这门课中,授课专家陶思宇把课堂“搬”到了成都东站。他先在课堂中与官员分享交通枢纽的发展历程,再带官员实地走访东站,使官员实景体验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的融合,让来华官员“学得懂、用得会”。
“给我们讲课的专家学识渊博且专业能力强,尽管有一些语言障碍,但他们都竭尽全力回答我们提的每一个问题。”毛里求斯的官员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在基础理论教授方面,承办方设置了《铁路调度指挥基础理论与方法》《交通需求与交通规划》《铁路信号基本知识》《交通与城市文化融合下的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等专业课程或主题讲座。
此外,围绕来华学习官员们关心的铁路人才培养问题,培训班还专门邀请相关专家与学员们围绕“铁路运营人才培养新思路”“国际化铁路人才培养经验”等内容进行交流。
研修班现场照片。西南交大供图
不只是“培训班”
翻开此次研修班的日程,除了干货满满的学习和参观,培训班还为远道而来的友人安排了有温度、有活力的文化体验。
例如,坐上西成高铁体验中国速度;去到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打卡憨态可掬的中国国宝;踏上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在大雁塔下,实现了“一带一路”过去与现在的融合。各国官员们惊叹于中华文化的丰富多样、博大精深,同时为中国先进、成熟的轨道交通行业频频点赞。
“虽然是官方的活动,但少不了民间的交流。”网络教育学院国际培训部主任温郸冰表示,培训班不仅有“硬货”的知识输出,也有“软性”的情感和文化沟通,后者更是“润物细无声”。
她透露,此次来华学习的,都是各国交通相关领域的高级官员或高级技术人员,这意味着他们在当地拥有着较高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当他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发展状况,尤其感受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友好热情的精神风貌后,能够成为我们与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纽带,讲述他们听到的中国好声音、好故事,带动更多人重新认识中国。”
在研修班负责学生管理的教师李奕萱和迟维佳看来,研修班的开办,在搭建起交流平台的同时,亦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了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培训期间,学员们去到了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现场参观,了解我国电力机车发展趋势,国际合作以及智轨的新技术优势。
“当时,来自伊拉克的司级官员Majed先生对智轨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我们特别安排了该名官员与中车株洲负责人进行接洽,他也专程赴宜宾智轨中心参观考察。”李奕萱表示,后续中车株洲负责人回访了伊拉克铁路局,目前双方已经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建立话语权
“促进中资企业在海外的业务拓展与商业合作,让中国技术走出国门只是我们培训工作的目的之一。”马琼认为,随着技术和知识的输出,更要思考的是如何助力国家逐步建立起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话语权”。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在2014年筹备谋划,并于2015年开办的海外铁路培训班,正是西南交通大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一个缩影。“中资企业帮助其他国家修建的铁路和列车是‘看得见’的,而我们输出的是‘看不见’的知识和技术,是让列车‘跑起来’以及‘跑得好’的关键。”马琼表示,建立中国的技术标准,不能仅局限于“修路、卖车”。
如今,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开办了49期海外铁路主题培训班。每一期培训班都会根据领域发展需求,设置不同的主题和课程,并向感兴趣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学员的招收。于今年六月举行的研修班,主要是向培训对象介绍中国铁路运营管理的先进经验。
“后续,我们会根据官员提出的培训需求,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维度、全体系、各层级的铁路人才培训。”马琼强调,让学员熟悉并能规范化使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后期培训还会继续加强的环节。
纵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这十年,西南交通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铁路工程教育领域上积累了足够的底气。学校先后培养了2000余名交通领域管理和技术骨干、4000余名岗位技术能手、5000余名沿线国家轨道交通人才,助力“一带一路”跑出加速度。
利用这一学科和师资优势,网络教育学院优化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力量,提升培训质量,打造了“交大国际培训”品牌。
除了开办研修班,西南交通大学还完成了肯尼亚蒙内铁路、埃塞亚吉铁路、老挝中老铁路等多个属地化铁路人员培训工作。
“按照中国铁路建设运营标准,铁路建成后每一公里需配备二十位运营工作人员,当地对此类人才需求量极大。”马琼表示,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学院先后组织了百余位专业教师去到铁路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培养了一批相关技术人员,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智力支持。
研修班现场照片。西南交大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