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选定的长期冰站
大约在北纬84度
虽说是长期冰站
但实际上也只有4天
在有限的时间里
各个科考小组都在抓紧作业
想让破冰船具备良好的破冰能力
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
海冰冲撞船体形成的作用力
也就是冰载荷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
设计船体结构与推进系统
在长期冰站
考察队还首次应用合成孔径雷达
对北冰洋海冰进行了现场观测
在这次北冰洋科考途中
驾驶室突然发现雷达图上出现了异动
考察队员万万没想到
居然偶遇了——“极星”号破冰船
“极星”号是德国的一艘破冰船
在北极科考历史上赫赫有名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
海冰环境组组长林龙介绍
“极星”号就冻在北纬84~85度的一块浮冰处
随着海冰漂流
最后
“极星”号9个月就漂出了弗拉姆海峡
在渺无人烟的北冰洋能遇到另一支考察队
其中还有老朋友
这让科考队员备感欣喜
科考队海冰环境组的林龙
和“极星”号上的老朋友通话
讨论了合作布放海冰浮标的方案
林龙当年就参与了
“北极气候多学科漂流冰站项目”计划
那时他搭乘的是这一科学计划的辅助船
“费德诺夫院士”号
不过
他和“极星”号的科学家们保持了密切合作
这次巧遇的“极星”号上
正好有他的老熟人马里奥
而且在“雪龙2”号出发前
由于两船调查区域不同
林龙所在的课题组
还专门寄了两套海冰浮标给他
请他帮忙在相关区域布放
德国阿尔弗雷德海姆霍兹研究所研究员 马里奥·霍普曼:你过得怎么样?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海冰环境组组长 林龙:非常好,很高兴在北冰洋上见到你。我们之前寄给你的浮标怎么样了?
德国阿尔弗雷德海姆霍兹研究所研究员 马里奥·霍普曼:它们还在我们船上,预计会在更北的纬度进行布放。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
海冰环境组组长林龙表示非常激动
因为在北冰洋遇到别的船很不容易
对于极地科学考察来说
各国科学家之间合作非常密切
这也是世界各国展示综合国力
和科技水平的重要舞台
近年来
我国全面参加“漂流冰站”这一国际项目
并开展多项科学作业
有力支持了项目完成
成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和北极科学考察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德国阿尔弗雷德海姆霍兹研究所研究员 马里奥·霍普曼:祝你工作顺利。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海冰环境组组长 林龙:你也一样,祝顺利。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