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9/26 23:30:53
选择字号:
中科院助力巴基斯坦干旱区农业节水增效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标志性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的稳步推进,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各领域内的合作逐渐深化。2018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和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组成了联合团队,共同实施了“中巴经济走廊农业节水提效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研发示范项目)。

据悉,巴基斯坦农业现阶段整体水平较低,农业先进技术发展缓慢,农业灌溉设施较为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不佳,农作物单产水平较低。相比之下,中国在农田耗水机理、节水技术研发和生产应用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研发示范项目针对中国北方和巴基斯坦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核心问题,整合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灌溉系统等环节,以地下滴灌为核心,构建了整套节水技术体系,通过减少作物生长季的无效蒸发,实现节水灌溉的目标,提高中巴经济走廊的农业用水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两国的农业产业的共同进步。

大型蒸渗仪系统是开展作物田间耗水规律和调控机制研究的关键设备,传统的商品化大型蒸渗仪系统不仅设计安装的价格高昂,后期维护也必须配置专业人员。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尽管对大型蒸渗仪有强烈的需求,但是长期以来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在研发示范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依托中方丰富的大型蒸渗仪使用和管理经验,并结合巴方在设备研发方面的基础,科研人员充分挖掘现有条件,进行自主设计、施工与设备安装调试,在巴基斯坦当地建设了一套大型蒸渗仪系统,实现了巴方在农田耗水研发条件方面的重大突破。

同时,该项目还通过深度挖掘中国传统农艺“坐水种”的技术理念,高效整合了精准穴播机械和脉冲式定位注水装置,实现了在干旱季无灌溉条件下的作物播种和安全出苗。该设备可实现播种和注水的同步作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改善了干旱季的作物播种效果,降低了干旱季灌区水资源调度和轮灌的困难,解决了作物播种出苗阶段大水漫灌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可将一些处于灌区边缘的“灌不到、种不上”的耕地利用起来。

此外,科研人员还通过将地下滴灌技术引入到巴基斯坦,显著提升了当地农业生产的节水能力。科研人员在华北平原和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开展了地下滴灌关键技术参数的田间试验,摸索总结了一套适宜两地农业生产实践的地下滴灌指标。通过在巴基斯坦当地建设的示范点,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实现了作物高产和节水的双赢目标。地下滴灌技术的成功应用,得到了当地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者的关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自然》(20241205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主桥完成荷载试验 植物入侵影响热带珊瑚岛土壤碳库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