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9/15 13:33:19
选择字号:
笔鉴丹心,字里行间的科学家精神

 

    中岛展柜里展示的1963年核物理学家朱光亚的手书。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深沉力量和隽永魅力。摄影/陈林溪

 

“加强组织,‘壮大队伍’,是毫无问题要予以实现的。关键问题在于增加一批技术骨干。报告中提出的增加技术骨干10~11名的要求是合理的。即加速器(高压倍加器、静电加速器)工程2名,实验核物理3~4名,堆物理2名……”

在9月15日于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的“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上,核物理学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组织领导者朱光亚在1963年写的一封信受到参观者高度关注。

这封信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一个载体。1963年,我国原子弹理论方案提交并通过,工作重点转移到工程设计、加工生产和科学实验,核武器科技队伍大部分也已经集中到青海湖畔的221基地。这一年的11月,物理学家胡仁宇就此向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局做了专题汇报,该局局长兼九所所长李觉批示请朱光亚回复。

信中,朱光亚在批复意见里,对596任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代号)的组织领导、基地建设、人员调配、队伍建设以及实验、测试与工程各项任务如何协同、乃至后续远景规划都做了详尽的安排。字里行间体现了爱国、奉献、求实、协同等科学家精神,也展示了科学家在解决大科学工程问题时的思维方法。

此次展览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几十万件资料中,精选100余位科学家的150余件学习笔记、科研手迹、书信手稿等珍贵资料,以序篇、众心向党、矢志报国、心系民生、求真探源、扬善塑美、纸短情长、启航新程八个篇章进行展示。其中100余件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本次展览是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协技术传播中心承办,中科海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老科学家手书。摄影/陈林溪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研究增强光动力灭菌效果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