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现场。主办方 供图
广州代表队选手李雪在比赛中。主办方 供图
航空母舰电磁弹射到底有多强?量子通信是怎么运作的?隐身飞机如何做到隐身?人脑和电脑如何连接?……9月7日,受疫情影响延期举办的2021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大赛主题为“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分半决赛和总决赛两个赛段,首次采取全程线上视频展示结合线下专家评审的形式举行。来自全国各地76个代表队232名选手通过网络视频连线的方式,在“云端”跨时空展示比拼,为公众呈现了一场集科学、艺术、技能为一体,展示、交流、创新相融合的“科普盛宴”。
经过激烈角逐,军队代表队的祝一航、市场监督总局代表队的林月琦、上海代表队的虞挺,广州代表队的李雪等10名选手脱颖而出,赢得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另外2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45名选手获得三等奖。此外,大赛还评出“最具人气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形象奖”共14名,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据悉,本届参赛选手来自社会各领域,既有科普场馆的讲解员、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还有工程师、解放军、消防员、武警官兵、医护人员、高校师生等,年龄跨度从“00后”到“60后”,涵盖多龄段、多层次、多领域。讲解的内容也是上天入地、五花八门,有“天问一号”的秘密、青海的藏狐、宁夏的草、韶关的稻子、肠道里的细菌……选手们通过一个个有趣的讲解,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
“好的科普能够帮助公众叩开科学之门,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让科技创新成果真正惠及公众。”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对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指出,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是科学传播方式的有益创新,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普人才,提升了全社会对科普工作的关注度,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发展。
据了解,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是全国科技活动周重点示范活动,也是目前全国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最具权威性的科普讲解比赛。大赛创办于2014年,至今举办8届,由科技部主办,广州市科技局、广东科学中心和广东广播电视台现代教育频道承办。参赛选手由国家部委、军队、各个地方组织选拔推荐。
据不完全统计,大赛创办8年来,全国各地举办大小规模科普讲解大赛2000多场次,规模逐年壮大,全国各级赛事参赛选手累计超过16.3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近1.5亿人次,已发展成社会影响力大、公众参与度高的重大特色科普品牌活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