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信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8/26 12:42:29
选择字号:
“会飞的机器人”:从“看”到“做”的跨越

 

“真没想到,机器人大会上还有无人机呢!”“那当然了,无人机就是会飞的机器人嘛。”8月18日,北京亦庄,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会场外,一对饱览了机器人“盛宴”的母子意犹未尽。

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首次推出了“尖兵之翼”无人机展和无人机安防应用创新论坛。

作为大会论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机安防应用创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重点围绕无人系统在安全防范、物资运载、城市防御、航空救援和夜间安全等多个领域展开演讲与讨论。

插上“翅膀”的机器人

科技助力生活,目前,无人机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种航拍、测绘、遥感等专业机型层出不穷。各大厂商都在比拼谁的产品可以飞得更快、更远,看得更清晰。

不过,论坛承办方、中国无人系统产业联盟和高博特公司参会代表认为,从应用场景方面来看,这些研发思路还是略显单一,可以和环境进行深度交互的机型相对较少,大量无人机企业仍将目光聚焦在巡航、航拍、测绘等领域,而从根本上说,这些解决的其实都是“看”的问题。

近些年,随着大量企业涌入,无人机“看”的市场正在逐步缩小。在市场饱和后,无人机行业想要获得更进一步发展,又该向哪种方向延伸?

事实上,作为一种新型机器人,空中作业机器人既拥有快速空间移动能力,也拥有精确操纵能力。如那位少年观众所言,空中作业机器人其实就是为智能机器人插上了一双翅膀,让作业机器人不再拘泥于地面。因此,智能机器人可以更好地摆脱空间桎梏,拓展无人机应用新场景,促使无人机行业实现从“看”向“做”的跨越。

全行业多场景应用

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救援中,无人机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翼龙无人机一飞冲天紧急驰援,为灾区群众提供了长达5个小时的应急网络和通信信号。

“处在电力和通讯中断的受灾群众,突然发现自己手机上收到了一条特殊短信,表示应急管理部已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上空,可暂时恢复中国移动公网通信,他们立刻得以使用信息、电话甚至视频方式向家人报了平安。”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宏在论坛上分享了一个广为业内知晓的应用案例。

脱胎于航天系统的海鹰航空,曾在第二届全球无人系统大会上获得中国无人系统行业“科技引领奖”。据杨宏在论坛上介绍,该公司长航时无人机具备全自主滑跑起降功能,可同时搭载多种任务载荷,其应用领域从边境巡护、警用安防到电力巡线、石油管道巡检,从森林防护、应急救援到农业植保、物流快递,基本实现了全行业覆盖。

他还分析了各领域的应用需求。例如,无人机在试验带飞中的应用,源于高校、科研院所在多个项目研制过程中均需要开展雷达、导航等关键系统的带飞验证试验。 “相对而言,有人机费用可以达到无人机的5倍,并且飞行经常受狂风暴雨等天气条件的限制。”

除此之外,《驼峰重载无人机在消防实践中的应用》《龙翼航空在森林灭火中的实践应用》……在本次论坛上,与会嘉宾分享了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通信中继、试验带飞等场景中的应用实例和技术进步。

呼吁建立空天地立体救援体系

杨宏提及的投入郑州灾区上空的翼龙2H紧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可建立覆盖1.5万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但杨宏感到缺憾是,翼龙无人机是从贵州省起飞,穿越重庆市、湖北省,历经千里奔袭才抵达河南,“如果就近地区有无人机支援,是不是可以节省出更多宝贵的救援时间?”

沈阳航大飞行航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库与杨宏的思考不谋而合:建议在全国以省为单位建立空天地立体化城市救援系统,并延续到地级市乃至区县。

“无人机应该在城市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的演讲题目分别为《城市立体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和《基于长航时无人机空天地立体化侦测体系构建》。

根据既往的救援经历,多救援形式将大幅提升救援效率。例如,在场多位嘉宾提及2019年沈阳棋盘山森林火灾,无人机传回了关键的现场高清图,但更离不开直升机、消防车以及大量人力资源昼夜奋战的通力配合,最终得到无人员伤亡、无次生灾害的扑救成绩。

杨宏再次强调,空天地立体体系能够“有效应对人员不足和地理环境复杂人员无法到达等困难,解决现有过于依赖人力调查、效率低、物力财力投入大等弊端,全面提高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

无人机系统是当今世界航空航天工业最具活力的发展领域之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无人机系统已经走上国际舞台,无人机系统也渗透到不同行业的众多应用场景,正孕育着大规模的行业应用和产业化。

与会代表期待,空中作业机器人可以拓宽无人机应用的场景,打破人们对于传统无人机的认知,帮助无人机从飞行相机向飞行操纵手转变,真正实现让无人机从“看”到“做”的跨越。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