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健高 宋迎迎 李河昭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2/7/14 18:10:49
选择字号:
“发现”号水下缆控潜器(ROV)完成第300个科考潜次任务

 

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实习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李河昭

7月10日18点15分,“发现”号水下缆控潜器(ROV)精准着陆母船“科学”号A架作业平台,这标志着“发现”号ROV圆满完成第300个海洋科学考察潜次任务。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潜次任务,科院海洋所工程技术部共派出船载实验室支撑人员21人,组建“发现”号ROV作业组、地球物理作业组、操控支撑作业组以及后甲板作业组,王传波担任船载实验室主任,周文正担任技术负责人。“发现”号ROV作业组由5人组成,周文早担任团队负责人,该团队对标国际一流ROV技术队伍,逐步成长为目前国内深海科考ROV应用实力最强的团队之一。

“发现”号ROV以深海生物、冷泉热液、地质勘测、水文探测为主要作业任务,可在深海复杂海底情况下,准确高效地进行综合探测与海底取样。

“发现”号ROV团队结合丰富飞行和操作经验,与科学家深入交流,围绕深海探测与取样科学需求,先后完成双4K超高清摄像系统、双T4七功能机械手等一系列升级改造,设计研发了基于ROV的大体积生物取样器、沉积物柱状取样器、水体取样器和大容量分格取样框等多类原创性深海原位探测及取样工具,作业方式和作业效率不断改进提高,单潜次采样数量及平均作业时间不断刷新国内外纪录,帮助科学家真正将实验室搬入海底,提升了我国深远海调查能力,助力我国深远海探测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以来,“发现”号ROV搭载母船“科学”号已累计执行17个科考航次,在“科学”号甲板、机舱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形成高效强大的整体作业保障能力,累计海上作业800余天,运行近3500小时,最长潜次连续水下作业时间达70小时,取得大量海底生物、岩石、水体等样品,获得深海影像资料多达20TB,水下定位、深海理化参数以及水下作业记录等数据超过20G,发现了海底“黑烟囱”、新海山等众多惊喜。

本航次前,“发现”号刚刚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科考任务,首次成功脱离“科学”号母船,与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3” 号考察船“合体”开展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现了人员与设备共享,为今后开展海洋调查装备共享与服务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据悉,在过去300个科研任务潜次里,“发现”号实现了诸多从0到1的突破,在未来的潜次中,“发现”号ROV将继续以科学需求为牵引,服务海洋科学家在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地球深部过程、动力学、海洋新资源等前沿领域研究取得更多突破性研究成果,“科学”号实验室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也将继续在我国海洋科考事业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海洋强国梦添砖加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