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7/13 11:37:01
选择字号:
十余年来中国探月工程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
《神奇的嫦娥五号》科普纪录片在京发布
种下航天精神种子,探索脚步迈向更远深空

 

国家航天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7月12日,由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协联合出品的《神奇的嫦娥五号》科普纪录片在京发布。纪录片以嫦娥五号任务从发射到回家全过程的关键环节为主线,以“纪录+科普”的方式再现了嫦娥探月的神奇之旅,用“纪实+动画”的形式讲述了嫦娥探月的科学原理,是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相结合的有益探索,将进一步点燃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弘扬科学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发射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供图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国家航天局副局长董保同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和中国科协、国家航天局、航天基金会、工程研制单位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潘之望摄

发布会现场,三位探月工程高级顾问通过视频发来寄语。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院士说,探月工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探月之路。嫦娥一号月球应用系统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说,《神奇的嫦娥五号》是中国首部以探月工程为题材的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科普作品。嫦娥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院士说,核心技术只能依靠自己自力更生。他们相信《神奇的嫦娥五号》,一定能在青年人心中种下精神的种子,将我们探索的脚步迈向更远的深空。

2020年12月17日,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获取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实现了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千年梦想,推动人类月球样品研究进入了“嫦娥时代”。“现在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样品,已有数十家乃至上百家单位在参与分析,不断取得新成果。”胡浩当天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这件事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中国人自己拿到的月球样品,中国人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我们把饭碗捧在自己手里,心里是非常踏实的。”

采样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供图

据介绍,近十余年来,中国探月工程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嫦娥一号的国产化率超过80%,但进口器件所占经费也占到工程总经费的80%以上;嫦娥五号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5%以上,引进器件所占经费比例也大大下降,在20%左右。“目前,我国探月工程引进的器件主要是电子器件,这部分器件国产化发展很快,有很好的的替代前景。”胡浩说,尽管嫦娥六号是嫦娥五号的备份,但国产化率已经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胡浩表示,继嫦娥五号成功取样之后,嫦娥六号的目标是在月球背面着陆、取样并返回,这在工程上仍有一定难度。虽然嫦娥四号已经在月球背面着陆成功,打通了月地往返的通道,但在月球背面取样并返回有新的要求和目标,包括用新的中继指示来支撑通信、程序设计的创新等,这意味着嫦娥六号将会有新的技术亮点。

点火上升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供图

胡浩向《中国科学报》表示,航天虽然是高价值、高技术、高风险的复杂系统,终归还是制造业。其发展必须要器件、材料、合适的工艺以及相应的设备设施来支撑,因此它带来的不只是新的方案或想法,而是各个方面实实在在的发展。同时,航天领域的大国工匠很多,他们分布在电子电装、结构实现、机械加工等方方面面,从事的都是“见功夫、见能耐”的活,这些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轨返分离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供图

《神奇的嫦娥五号》科普纪录片由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监制,中科海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历时一年完成制作。计划于今年7月28日在咪咕视频、科普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等各大网络和电视平台同步播出。数字藏品将在鲲寻数藏平台出售。

开伞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