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6/16 17:39:52
选择字号:
地环所在汶川地震震中下游水库开展岩芯钻探

科研人员在紫坪铺水库水上钻探获取岩芯。 中科院地环所供图

5月10日至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地表过程与化学风化研究室副研究员张飞、研究员汪进、助理研究员马小林等17名科研人员,在位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中下游的紫坪铺水库库区,开展水下岩芯钻探工作。科研人员克服暴雨带来的异常工作困境及聚降低温的侵袭,获得沉积岩芯14.6米,完成取芯任务。科研人员希望通过紫坪铺水库的积岩芯,研究大地震普遍产生巨量的滑坡碎屑物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地表侵蚀速率、风化,以及有机碳输出速度又是如何响应的,其答案对理解构造事件对地表过程的影响及气候在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然而,由于大地震发生的偶然性,加上绝大部分地震区尚无野外的水文、水化学等观测数据,事件前后对比的研究受到了极大限制。目前,国际上有精确年代控制的现代地震沉积记录的研究依然十分稀缺,而对沉积记录持续跟踪的钻探研究工作更是一片空白。修建于2004年的紫坪铺水库超高沉积速率的沉积物恰好完整地记录了2008年汶川地震前后的沉积过程,为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对流域地表过程的影响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研究团队于2016年10月在紫坪铺水库开展岩芯钻探工作,获得长11米的沉积岩芯,并基于岩芯样品在国际上建立了首个年分辨率的地震沉积记录定年方法,成功量化评估地震事件背景下气候在地表侵蚀中作用等成果后,为进一步回答大地震及其关联的流域侵蚀-风化、碳循环,乃至滑坡灾害预防问题的进一步科研攻关。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