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3/30 13:34:18
选择字号:
院士夫妇捐赠300万元,助力北科大人才培养

胡正寰余雪子夫妇捐赠300万元   北京科技大学供图

3月29日,北京科技大学首届学子、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机械52级校友)与夫人余雪子(机械56级校友)用个人积蓄向北京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300万元,成立“胡正寰余雪子教育基金”,以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仪式现场,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王鲁宁与胡正寰余雪子夫妇签署捐赠协议。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代表学校接收捐赠支票,并向胡正寰余雪子夫妇颁发捐赠证书、授予“教育贡献纪念奖牌”。

胡正寰回忆起在学校度过的70年时光。学生时代的他热爱学习、求知若渴。1956年毕业后,他决定留在冶金机械教研室任教。1958年,在查阅前苏联的书籍时,他发现了当时世界上的最新工艺——斜轧技术。他意识到如果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机械零件制造业中,必将成为一项“革命性”工艺。在决定要攻克斜轧钢球这项技术难关后,胡正寰和几位同事经过100多天的奋战,日夜加班加点地完成了试验轧机的设计与制造,并成功试轧出了几颗不错的钢球。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性试验再到工业生产,胡正寰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越走越宽。他表示,自己在人生每个重要阶段所获得的成绩与荣誉都离不开母校的培养与支持,如今能够为母校的发展与建设贡献力量,他感到非常荣幸。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表示,胡正寰先生作为北科首届学子,在校学习、工作、生活七十年,亲历了北京科技大学的成长和壮大,是学校七十年历史发展的见证者。胡正寰先生在建校70周年之际为母校捐赠教育基金意义重大,回馈母校的善举令人感动。胡正寰先生作为中国轴类零件轧制技术主要开创人,一生致力于轴类零件轧制技术(楔横轧与斜轧)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把“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8岁高龄的胡正寰先生现在依然非常忙碌,不仅每天亲自跟进项目,更是参与到调试机器这样细小的具体事务中去。胡正寰先生潜心研究数十年,推动形成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为学校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胡正寰先生敬业奉献的精神让人钦佩,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学校将用好胡正寰余雪子教育基金,助力培养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据悉,作为中国轴类零件轧制技术主要开创人,胡正寰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4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等荣誉。他领导的团队从1958年起研究轴类零件轧制技术,现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科技成果选集》(1979-1988),在全国27个省市及国外推广零件轧制生产线近300条,其中18条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发投产的零件500多种,累计生产600多万吨,产值500多亿,节材60多万吨,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