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虎年到!10位科学家立下新年Flag,我们共同见证 |
|
科学家的新年愿望长什么样?他们的新年Flag有何特别?
壬寅虎年第一天,科学网特别推出由《中国科学报》记者专门采访收集的10位科学家的新年心愿!
他们中有西湖大学工学院最年轻PI王睿,有中科院物理所的“网红教授”曹则贤,还有86岁的汪品先院士、88岁的张楚汉院士……不同年纪、不同领域,但无一不展现出“越优秀的人越努力”,快来一睹为快吧!
王睿
西湖大学工学院最年轻PI
2021年对我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在4月份加入西湖大学,我逐渐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建立起了自己的实验室,慢慢地开始有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2022年,首先在工作方面,我希望能顺利完成实验室的搬迁工作,所有设备正常运转。去年对西湖大学而言也是个重要的转折点,我们的云谷校区正式启用了,因此我们也需要完成实验室从云栖校区到云谷校区的搬迁,希望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能够保证科研的正常运转。
更重要的是,希望可以顺利完成从学生、研究人员到一名导师、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学期顺利开展一门研究生专业课的教学。
最后,在新的一年里,我和我的团队会努力在新一代光伏领域有一些突破性的成果和进展,争取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做出贡献。
邹来泉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
博士毕业后的五年,我有了自己的小作坊(化学感觉与精神健康实验室)。
步入第二个五年,不知道其他“青椒”是否会和我一样,会阶段性地感觉迷茫。这两年申请项目也不顺利,感觉遇到了瓶颈。2022年,我期盼能得到一些大牛(比如这篇文章的其他9位科学家)的指点,从此不再迷茫。
此外,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平台(注:我的学生们认为高情商的说法应该加上这句前缀,体现育人情怀),我希望能入手一台心心念念的气味传输仪器,并顺利获批新的项目基金。
希望在原来问卷和行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嗅觉相关的脑机制,跨界合作,实现一些有趣的研究想法。
关于生活,家里已经安装了一台新的12套洗碗机,2022年我会继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希望再“精通”不少于20道菜。
我的3个新年Flag:a. 和调香师朋友合作,实现一个融合科学与艺术的很酷的研究设想。(暂时保密,怕万一完不成,年底广大网友来验收)b. 出版一套兼具科学性、趣味性和便携性的嗅觉训练游戏,为嗅觉功能障碍做点微小的贡献。c. 启用半年前办好的健身年卡(这个不解释)。
赵序茅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青年研究员
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
我每年的野外调查工作比较多,去年(2021年)我们几次野外采样被疫情中断。今年我期待疫情能够早点结束,这样就可以顺利开展野外工作。同时我希望学生们能早点找到研究带来的乐趣,期待能够独当一面,分担一些我的科研压力。同时,希望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多些快乐,少些烦恼。
新的一年里,我要努力发文章,争取在本领域发3篇经典论文!我所从事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属于基础研究,论文是最能体现我们工作的。努力做好科学普及工作。希望把前沿的科学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给学生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把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和知识带给公务员群体。另外,坚持每天早上起来锻炼40分钟,打造一个健康的体魄,为祖国工作50年。此外,我下决心练字。练字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我字虽然写得不好,但都是一笔一画,踏踏实实。我不聪明,但足够努力!
孔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我对2022年有蛮多期待,希望是火力全开的一年。因为之前的两年刚好在各个方面都比较特殊。在工作上主要精力都放在新实验室装修建设上,加上疫情,有很多计划外的状况,使得平台建设的工作比预想中更加耗时耗力。此外,作为初登讲台的教师,备课占据了相当多的时间,同时需要适应完整科研时间被打散的状况。
在生活上,去年迎来了第二个宝贝,在身心状况和时间分配上都经历了一次挑战。新的一年,我期待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泡实验室,开展我真正擅长和热爱的科研工作。期待有更高的做事效率和陪伴质量,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上找到新的平衡。
科研方面,我希望能尽快解决磁场精密测量上的一系列科研问题。希望物美价廉的原子磁力计可以在磁场探测,尤其是脑磁探测方面大显身手,能真正推进医疗、脑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发展。
包云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
近年来,以RISC-V为代表的开源芯片生态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但仍缺乏里程碑式的突破性进展。因此,我期待2022年全球开源芯片生态能取得类似AI“AlphaGo大战李世石”般突破性进展,尤其期待中国力量能发挥关键作用,期待我们团队能做出积极贡献。
生活上,我很期待新冠疫情能早些结束或得到有效控制。一家人很期待可以一起回宜兴老家和海口的孩子姥姥家,与亲友们叙旧。上次回海口时,孩子身高还不到130,一转眼,如今已经150了。
借2022年新春来临之际,代表我们团队许下三个新年愿望:一是希望2022年一些头部企业能共同加入下一代香山架构(昆明湖)的研发,一起打造国际引领的开源RISC-V处理器核主线。二是希望实现在自研的芯片敏捷开发云平台“SERVE”上完全使用开源EDA工具链完成一款开源RISC-V处理器的流片。三是希望“一生一芯”计划为产业界输送更多优秀的芯片设计人才,同时也期待产业界更多的反馈和支持。
曹则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工作上,从科研角度,希望能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努力做些研究;从教学角度,期待能继续尽己所能将尚未传入我国的一些学问传递出去。
我已做了三年的跨年科学演讲,把近代物理学三座大山——量子力学、相对论和规范场论讲完了,传播效果还不错。每年的中国物理学会秋季会议上,我都会作一小时的报告,把那些在教科书里只占一两页篇幅甚至只是顺口提了一句的学问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新的一年,希望这两件事都能坚持下去。
生活上,就期待春暖花开以后,疫情早日过去,国泰民安,家人平安健康,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的新年Flag:一是出版两本专著,这是已与出版社说定的。二是完成跨年科学演讲和中国物理学会秋季会议的报告(2022年主题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后者内容我会力求在《物理》杂志上进行一年的连载。三是完成两篇研究论文,包括一篇从物理学角度看经济的论文。
傅小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
2022年开年,我们迎来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希望我国的运动健儿在会上取得好成绩。
我和研究团队的老师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中,将团结协作、潜心研究,高质高效执行在研项目,并争取承担新的国家项目。我们将继续研究伪装表情,同时写作“心理学视角下的自动表情识别”,指出未来研究应着眼于对个体在与其他人或场景行进互动过程中的心理体验的理解,并预期这有望提高自动表情识别的有效性,开启表情识别的2.0时代。
在2022年1月已正式出版著作《说谎心理学教程》和译著《脑、情绪与抑郁》的基础上,我将合作完成著作《情感计算心理学》初稿,同时还将主持翻译2部英文著作并在年内正式出版。
在新一年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将为建设“健康中国”“平安中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提升国民心理素养、促进国民心理健康贡献专业力量。
钱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
在个人科研工作方面,此前,我的实验室创制了一种超矮秆新型水稻种质,其株高仅为野生型1/4高的水稻新种质——小薇。利用小薇可实现室内大规模种植和筛选,丰富了水稻室内基础研究体系的材料基础。2022年,“小薇”将飞向太空,在中国空间站上度过一段时光,希望它能够在太空中健康成长,开花结籽,顺利返回!
在生活上,对人真诚友好,做事热心乐观,用平常心态面对生活,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虎年即将到来,希望家人、朋友都健康、平安、快乐!
我的新年Flag:一是用好国家种质库新库。对于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而种子安全是关键。国家种质库中保存的种质资源是提升我国种子自主创新能力,打赢种业翻身仗的材料基础。二是建好南繁育种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南繁工作开始于1970年,南繁加代可以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南繁作物表型设施可以实现对作物表型和基因型的精准鉴定,拓展和完善了基地功能,将大大促进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利用,服务种子创新。三是送小薇上太空。植物是人类走向深空、长期空间探索、建立生命生态支持系统、解决温饱的关键,希望“小薇”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可能。
汪品先
同济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第一个愿望当然是新冠疫病的平息,期盼着孩子们能够回来探亲。
虎年要有虎气。12年前的虎年,是我们“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立项的一年,这是个基金委的重大研究计划,经过八年奋斗,开创了南海深部研究的新阶段。
有人说,70多岁的人作计划讲年份,80多岁的人讲月份,我现在的计划就是按月排列。
二、三月里,要把“地球系统科学战略研究”的项目结题。这是中科院学部和基金委的联合项目,目标是为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指出方向。
四月份要完成一本科普书稿。在去年开设“科学与文化”课的基础上,准备写成两本书:一本从文化角度看科学和科学家,另一本从科学或科学家的角度看文化。第一本定在4月交稿,出版社答应年内出版。
五月份还不能动手接着写这第二本,一方面因为难,为写这第二本书需要“恶补”历史知识,二方面因为另有任务——海洋科学方面的任务。
上面说的“南海深部”计划,有许多重要成果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公布。准备把一部分队伍再召集起来,从五月份开始,将南海深部的研究成果再次精炼提升。研究计划切忌虎头蛇尾,要抓住虎年的机会结尾。
科研加科普,这就是我六月以后的任务。人越老,时间显得越宝贵:谁知道我还会有几个新年?
张楚汉
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利水电专家
过去一年,我在教学科研任务之外,在几个中国科学院的国家战略咨询项目上也投入了很多精力,包括郑州7·20特大暴雨后开展的“城市特大降雨致灾防御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碳中和背景下的“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水土光风方略”等重要课题,我们组织了数十位院士专家开展研究,以实事求是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最终完成了咨询报告,其中郑州暴雨项目已上报党中央和国务院。
2022年我有几个小小的心愿与展望。去年下半年我深度参与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论证研究,在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力所能及地为南水北调以及其他水利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020年我们开展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咨询项目研究,凝聚了几十位专家学者智慧的项目成果之一《黄河九篇》书稿目前已基本完稿,期望新年能够早日出版,与读者朋友们见面。
希望新的一年与青年教师和学生们多交流,与年轻多元的思想多碰撞,高质量完成学校交给我的教学与研究生培养任务。我也将继续保持学习、思考的热情,锻炼身体、养心修性,在精神层面和身体层面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本文由《中国科学报》记者胡珉琦、刘如楠、沈春蕾、赵广立、张文静、张晴丹、李晨阳及实习生孟凌霄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