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描述了北美晚侏罗纪(约1.45亿年前)两个蜥蜴物种部分保留的头骨。两个化石都属于有鳞类冠群(这一类群包含现生蜥蜴),并为这一演化支中各类群的关系提供了见解。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早期有鳞类演化的化石数量有限,而且通常保存不佳,现有最古老未粉碎的骨骼材料约来自白垩纪(约1.455亿年~6500万年前)。有一些来自侏罗纪(约2亿~1.455亿年前)的可能的蛇、壁虎、石龙子等化石,其保存状况不一,意味着它们与较近期化石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整体而言,化石的状况使这一类群的辐射和多样性很不清晰,限制了关于有鳞类地理分布的假设。
耶鲁大学的Chase Brownstein与合作者描述了两种新的蜥蜴,来自北美晚侏罗纪的Eoscincus ornatus和Microteras borealis。对两类蜥蜴头骨进行的解剖结构分析表明,这些化石属于一个类群,这一类群中还包含了石龙子、环尾蜥、夜蜥、裸眼蜥、鞭尾蜥、壁蜥和蚓蜥。这些化石拥有在此类群较近期样本中未见的祖先特征,突出了基于形态和遗传数据搭建的有鳞类演化树间的差异。结合同时期恐龙、哺乳动物和龟类的演化扩张,说明了大西洋的扩大与陆地脊椎动物生态地理学相关。
研究者表示,该结果支撑了对爬行动物形态创新事件的理解,说明了早期有鳞类如何演化为如今的蜥蜴。
两个蜥蜴物种部分保留的头骨 图片来自作者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4217-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