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 赵银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1/8 14:09:39
选择字号:
国家林草局回答《中国科学报》记者现场提问时表示——
湿地保护修复诸多难题亟待科学家破解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何宇欣摄

《中国科学报》记者提问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湿地大会执委会供图

11月6日,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报》记者就“科学家与湿地保护”问题现场提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该局湿地司副司长鲍达明就相关问题作了解答。

湿地保护修复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

《中国科学报》:近些年,科学技术在我国湿地保护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国家林草局湿地司副司长鲍达明:中国湿地保护和修复离不开科技工作者和科学技术的支撑。近年来包括国家林草局在内的国家相关部门在科研立项上,都把湿地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在红树林、沼泽、河流、滨海等各类湿地保护修复过程中,我们依靠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科研力量开展保护和利用,取得实质性成效。比如,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等,都在湿地保护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国家林草局在湿地保护修复过程中,坚持科技支撑单位和科技支撑方案先行。在科技支撑方面,国家林草局在高原湿地修复领域专门成立了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此外,还成立了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8位院士在领衔,50多名中国湿地顶尖专家做为技术支持。我们按照专业细分,把这些专家分为生态修复类,调查规划类、科研监测类、气候变化类、湿地立法类,若干小组分别开展研究。我们还在北京大学成立了湿地保护修复技术中心……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从中科院系统到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协同合作、相对完整的湿地科学研究队伍。去年,经教育部批准,西南林业大学设立了“湿地保护与恢复”本科专业,这是全国第一个设立湿地专业的大学。它标志着湿地研究进入我国的大学学科建设之中。

另外,国家林草局在湿地保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充分利用《湿地公约》国际合作技术委员会机制,为中国各类湿地保护修复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撑;开展一系列有关湿地保护的多边、双边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开展湿地保护和修复,同时我们也利用现有能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科技支持。

还有诸多湿地难题亟待科学家帮助破解

《中国科学报》:湿地保护修复方面,当前还有哪些难题亟待科学家攻关破解?

国家林草局湿地司副司长鲍达明:今年刚刚出台的《全国湿地保护规划》专门对到2030年的湿地科学研究做出具体安排和部署,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湿地生态系统演进规律的研究。这是一个系统庞大的研究难题。第二,湿地与气侯变化的关系研究。虽然湿地和气侯变化很紧密,但二者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科学化的描述到了什么程度,还没有一个成型的研究成果。第三,一些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亟待研究和掌握。比如红树林破坏之后往往很难恢复,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比如现在滨海湿地互花米草被称为滨海湿地生态上的“癌症”,消除难度很大,怎么防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当前,湿地保护修复还有诸多难题亟待科学家破解,相信在更多科学家和更先进科学技术的帮助下,未来我国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将事半功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