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0/27 18:17:49
选择字号:
金玉奇:以国家需求照亮“追光”之路

 

金玉奇(大连化物所供图)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回忆起迈入化学激光领域的初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金玉奇这样说道。

1988年,从天津大学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毕业的金玉奇来到大连化物所。这里是中国化学激光的诞生地,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激光化学奠基人张存浩以及庄琦、桑凤亭等都在这里为中国化学激光领域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前辈们选择化学激光领域的原因,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在化学激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开始探索利用激光作为各种光武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也积极探索化学激光的奥秘。但是,基础知识的薄弱、前沿技术被封锁、相关仪器设备的缺失……困难接踵而至。张存浩等人怀揣着的“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的信念,身挑重担,勇敢踏入“无人区”。

以国家需求为己任的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刚刚毕业的金玉奇。从进入大连化物所开始,他就一头扎进了化学激光领域的“浩瀚宇宙”,开启了高能氧碘化学激光的探索之路。

然而,化学激光属于融合了多门类知识的交叉学科,这对物理专业出身的金玉奇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为了尽快掌握科研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金玉奇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化工、化学、光学、机械、分子反应动力学……他的足迹踏遍了所有相关领域。

随后,从最基础的操作开始,金玉奇逐步掌握了激光器从设计到研制各个环节流程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独立地搭建起一套小型氧碘化学激光系统。躬行实践出真知,通过自己动手,金玉奇将激光器涉及的多维度知识串联起来,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除了“屋内”的研究,金玉奇还经常到“屋外”开展探索。

化学激光研究需要经常到外场试验,金玉奇就和同事一同到联合外场工作。有时是大漠深处,有时是无边荒野……为了保障所有性能万无一失,他们经常每天凌晨就在岗位待命,很晚才能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为了节省来往路上时间,金玉奇和团队成员还常常在试验场地“凑合”睡一会儿。天寒地冻、风餐露宿,但是没人说过一个“不”字。

秉承着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决心,金玉奇从一名新人迅速成长为同事口中“发光的小金子”。他带领团队首次成功地将常规正支共焦非稳腔用于氧碘化学激光装置上改善激光光束质量,还解决了光束漂移、调腔光与COIL光同轴稳定性、调腔光的偏振特性以及谐振腔的共焦性等直接影响激光光束质量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成功研制出多套不同类型的氧碘激光器系统,圆满完成了国家级系列重大演示验证任务,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多项空白,使我国的短波长氧碘化学激光研究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坚守科研事业的同时,作为党委书记的金玉奇还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充分结合,相继领导并开展了“党旗在科研一线高高飘扬”等特色党建活动,扎实落实中科院“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有关要求,推动成立了张存浩化学激光突击队、衣宝廉燃料电池突击队,并在突击队命名授旗宣誓仪式致辞。

提起为什么将化学激光项目攻关团队命名为张存浩突击队,他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我们始终要以前辈科学家为楷模,传承科学家精神。希望团队每一个人在关键时刻都能勇担历史重任,为国攻坚克难。”在金玉奇的领导下,全所党组织和党员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攻关中的“两个作用”愈发显现,不断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应有作用。

在这个金秋时节,金玉奇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听完总书记的报告,在科研领域深耕三十余年的他深有感悟:“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接续奋斗,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同大连化物所所歌描述的“祖国需要冲锋在先”,未来,金玉奇将继续瞄准国家需求,攀登新的科研高峰,在“追光”路上永不停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