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敏 陶春蓉  孙俊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0/13 16:57:09
选择字号: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治疗最凶险“头号杀手”首选血管内取栓

北京时间10月13日上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一项中国原创性脑卒中临床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以下简称“中国科大附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胡伟和中国科大附一院副院长、东部战区总医院教授刘新峰牵头发起的ATTENTION研究,用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于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脑卒中患者,相比最佳药物治疗,动脉取栓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死亡率。

这是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关临床医学随机对照研究首次获得成功,并获得国际认可。

胡伟表示,“可以说,此次研究成果为我们中国医生,乃至为全球的临床医生第一时间制定治疗方案、有效救治患者提供有力证据。对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诊断明确的患者,首选血管内取栓治疗,不仅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决策,让更多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更是对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危害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2020》,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人数约394万,死亡人数达219万,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造成了沉重负担。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号称最凶险的“头号杀手”,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且幸存者常伴有严重的四肢瘫痪、植物状态生存甚至长期昏迷等症状。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脑卒中患者,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是治疗和预后的关键,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

“然而,国际医学界对这类患者采用动脉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不明确。”胡伟说,这也就意味着,医生在面对患者时,往往要根据临床经验来选择治疗方式,判断患者能否受益。这不仅是家属的困惑,更是临床医生治疗中的困惑。

胡伟及团队成员自2015年开展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等相关手术及临床研究,并牵头发起了ATTENTION研究,国内36家高急诊血管内治疗体量的综合卒中中心参与。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探究对于发病12小时内的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相较最佳药物治疗是否具有更佳的功能预后。

此次研究共纳入国内13省31市36家医学中心的340位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动脉取栓+药物治疗组和最佳药物治疗组,最终将取栓治疗组226人和最佳药物治疗对照组114人纳入分析。在两组患者中,分别有31%和34%的患者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

ATTENTION研究结果证明,参照衡量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改良Rankin量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取栓治疗组的患者90天内到达较好神经功能预后的比例显著优于最佳药物治疗组。此外,动脉取栓治疗组患者90天内独立生活能力的比例显著优于最佳药物对照组。

值得一提的是,动脉取栓治疗组的患者还显示出更低的90天内死亡风险。

美国密苏里大学卒中中心库雷希教授表示,“可以预见,此项试验的结果将改变现有的诊疗指南,甚至可能改写有关如何降低此类极重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指南。”

胡伟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如何进行脑保护治疗,避免脑损伤扩大;探究有没有不通过手术方式能够快速溶解高负荷量脑血栓,这些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56/NEJMoa220631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自然》(20241205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