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桑玲玲 郧文聚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7 17:21:15
选择字号:
建设生态良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褪色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要继续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具体部署上,一抓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抓种业振兴行动,三抓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四抓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保障。应该说,这是中央持续打组合拳、以顶层设计保障国家粮食总产实现“十八连丰”、“七连稳”的深刻总结。若把这个要求,换作一个公式来表达,就是: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耕地+种子+农机装备)×农民种粮积极性。

如果进一步演绎一下,这个公式可以改为: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良田+良种+良法)×(书记县长的决心+社长盟长的雄心)。多年观察三农问题,笔者认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仅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方向、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措施,更需要县委书记、县长的实施方案,同样需要千千万万合作社社长、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联盟盟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各地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支撑,就将汇聚起更大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力量。

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国家粮食总产实现“十八连丰”、“七连稳”,是一个方面。清醒地看到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的要害、短板,明确做出战略性安排,则是另一个方面。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国家随即做出重大部署,集中战略科技力量,确保打赢“种子芯片攻坚战”,确保中国粮用中国种。组织实施“黑土地保护攻坚战”,全面阻击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退化,保卫黑土大粮仓。与此同时,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安排部省共建项目,强力推动对新疆、宁夏、山东盐碱耕地、河北中低产田、湖北坡耕地、山西旱地等耕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期大幅度提升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看到,土地退化是全球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下的一个国际级挑战。FAO估计,全球38%的耕地面临中重度退化,而毁林毁草毁湿开垦耕地还没有到达顶点。我国耕地退化现象也比较普遍,耕地盐渍化、荒漠化、石漠化发生面比较大,土壤酸化向北方发展,三大平原农区耕地退化治理面临极其复杂的局面。这不仅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供解决方案,更需要制度创新提供整体方案。

其中,有两个问题是极其复杂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逐步找到金钥匙。其一,是耕地资源的自然生态安全边界问题。其二,是小农户粮食生产格局的社会化组织问题。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显示,自2009年到2019年,十年间耕地净减少1.13亿亩,年均1130万亩,主要流向了国土绿化和农业结构调整。而在现实保有的耕地中,还有相当比例是不稳定耕地,这些帮忙田只有数量意义,难以改造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因此,坚守耕地红线,不仅意味着要确保18亿亩耕地稳定在握,而且要确保耕地红线的成色不褪,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降。我们理解,这才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刻奥义所在。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稳固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经过国务院批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连续实施了两个五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建成了八亿亩高标准农田。这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贵在有规划引领,有建设标准、预算标准支撑,有专业队伍实施,有建后运营监管,从根本上走出了过去搞农田建设“头年建、二年坏、三年原地又重来”的恶性循环怪圈,真正形成了一笔国家优质资产。

前不久,国务院又批准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这个规划,进一步总结了前两个“五年规划”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一些更加明确有力的措施。比如,高标准农田的“宜机化”改造;再比如,高标准农田15年工程寿命比较短,应该参比日本水田建设标准,延长到40年等。

我们相信,中国良田工程一定能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更希望,从现在开始,明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更名为“生态良田工程”建设,而且将建设范围拓展到雨养农业区。

最近,《自然—食品》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86%的农田可以合并,建成平均农田面积大于16公顷的大规模耕作方。这将使科技推广和农机使用分别增加59%和91%。同时,使总氮投入量减少24%,氮肥利用率提高18%,劳动力需求减少39%,而劳动力收入则增加一倍。可见,中国生态良田工程建设的前景十分光明。

在当前情形下,坚守耕地红线,必须坚持数量质量并举,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用最严密的法制,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是明确耕地内涵,彻底斩断对耕地内涵的曲解,彻底解决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倒挂现象;二是构建耕地资源及其利用的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耕地资源源头保护与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避免尾大不掉;三是突出耕地资源质量建设和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质量保护,高水平建设高标准农田,努力恢复和发扬中华民族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农牧结合的农业文明遗产,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四是切实把耕地生态保护修复写进法律,把维护耕地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硬措施明确为法律规定,坚决遏制耕地退化普遍发生、难以逆转的局面,打赢耕地退化阻击战。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