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6 22:43:22
选择字号:
餐桌上的9大热点,你都get了吗?
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举办

 

“减糖”月饼会让人拉肚子?价格便宜的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买?吃了菌落超标的食品会中毒吗?化妆品里的玻尿酸可以吃?

1月6日举办的“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10位专家对2021年度食品安全与健康9大热点进行了深入解读。

热点一:月饼“减糖”引发风波,“0糖”不是目标

解读人:陈君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

减糖产品应该鼓励,但产品配方设计不当,可导致不良反应。减糖月饼引起了腹泻,这是由于在月饼配方里面用了新型甜味剂糖醇。

但是糖醇吃多了,会在胃肠道里面形成高渗,就会造成腹泻,还可能有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不过这也是个别现象,因为月饼并没有超量使用糖醇,还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之内,只是每个人对糖醇高渗作用的适应能力不一样。

零糖或者零蔗糖,不应该成为商家宣传的噱头。糖不仅仅是蔗糖,可能还有葡萄糖、果糖等。有些饮料声称没有蔗糖,但有可能加了其他的糖。

减糖是政府的号召,企业应该响应,不应该把零糖作为商家宣传的噱头。

热点二:“哈喇味儿”的罪魁祸首——过氧化值超标

解读人:王兴国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脂质营养与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

过氧化值是反映食品中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食品的过氧化值超标说明食品已发生氧化变质,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口感、气味的改变(“哈喇味儿”)和营养成分的流失;二是食品严重氧化变质时所产生的醛、酮、酸等会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甚至损害肝脏;三是长期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物会加剧心血管等慢性疾病。

消费者购买食用油和富含油脂的食品后,应将其贮存在低温、避光、隔氧环境中。同时应尽量选择小包装产品,或者有单独小包装的大包装产品,一次拆封未食用完的食品应将其密封、包装好放回避光、阴凉处。

热点三:临期食品受热议,市场火热勿“变质”

解读人:罗云波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临期食品通常是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且未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在正确贮存条件下的临期食品,是可以正常销售的。将临期食品集中销售,在有效避免食物浪费及经济损失的同时,也贴合了部分消费者对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

然而,伴随临期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个别无良商家受到利益驱使,篡改临期食品的生产日期,用过期食品冒充临期食品;部分消费者缺乏挑选临期食品的知识和经验,一次性购买大量临期食品,却无法在保质期内食用完,造成浪费;对临期食品的界定,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临界分级标准,政府在监管中缺乏相应的执法依据。

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食品标签,确保其在保质期内,核实贮存条件,确认包装无破损、胀袋、漏气等现象。另外,应按需购买,避免大量囤积。

热点四:营养标签的真假是非

解读人:李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

预包装食品标示的营养信息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以及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营养成分表是强制标示内容,即对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及其所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进行标示的规范性表格。

营养声称是对营养成分含量的解释说明;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对营养成分生理功能等作用的描述——二者均为自愿选择标示的内容。

消费者要学会看标签,也要能看懂标签。对于某些营养成分需要较多摄入的人群,例如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求比较旺盛,在选择食品时可以适当挑选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食品。对于需要限制部分营养成分的消费者,如高血压患者,则可以选择钠含量低的食品。

热点五:指示菌超标如何理性看?

解读人:吴清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刘秀梅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原食品安全首席专家

食品生产企业主要监控的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这两个指标是国内外常用的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不是直接来评价食品安全的,主要用来评价食品及其生产环境的卫生和质量状况。菌落总数检测观察到的菌落,基本是非致病性杂菌,不具有直接致病或引起人群健康的风险。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的食品,说明没有达到基本的卫生要求,由于细菌繁殖加速了食品的腐败变质,利用了食品当中相应的营养成分,从而导致食品失去了本身应该具有的食用价值。

消费者看到公布抽检的一些不合格项目,难免有一种恐慌的心理。通过解读,希望消费者了解这些指标的实质性意义,首先这些菌不会对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其次要懂得把好食物入口的最后一关,如适当加热或者再加工,做到位了,即使菌落总数超标,也不会带来任何风险。

热点六: 食品添加剂违规添加何时休?

解读人:孙宝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没有食品添加剂,也不可能有食品安全。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审批要求,因此只要在法规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使用食品着色剂,都是安全可靠的。

企业必须合规、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而一些经营经营自制饮料的餐饮单位,也应该主动公示所售饮料的配料表,标明所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消费者购买现制现售类食品时,应选择证照齐全、卫生状况良好的正规店铺,食用前仔细观察有无感官性状异常、不明沉淀或与主要加工制作原料存在明显的风味不符等现象。谨慎购买颜色过于艳丽,口感过于浓郁的“网红”食品。

热点七:新规发布,强化进出口食品安全保障

解读人:焦阳

CIFST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副理事长、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TBT研究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等新规,进一步明确了食品进出口各方的责任,强化了食品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进进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更全面地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

《办法》《规定》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进出口食品相关企业应认真研究新规规定,及时按新规要求准备进出口相关事宜,督促境外生产企业尽快完成注册。

热点八:婴配食品新国标发布引关注

解读人:任发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

婴幼儿配方食品新国标将原有的2项标准拆分为3项标准,对0~6月龄、6~12月龄、12~36月龄的婴幼儿配方食品进行单独管理,满足了3个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差异化营养需求。

新国标的发布与实施,引发了广泛关注,将进一步提升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的准入门槛,婴幼儿配方食品市场将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环境。新国标引导婴幼儿配方食品产业努力的方向,有利于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产品配方、提升工艺水平、提高质量管理,促进婴幼儿配方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热点九:美容用的玻尿酸怎么可以吃了?

解读人:陈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主任

玻尿酸学名透明质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与动物胎盘、羊水、晶状体、皮肤、关节软骨等组织的酸性粘多糖,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学、食品等多个领域。由于透明质酸一般以钠盐形式存在,所以也称为透明质酸钠。

作为人体自有的生理活性物质,透明质酸是可以食用的。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透明质酸钠相继在日本、韩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西被允许添加在食品或膳食补充剂中,我国也于2008年批准透明质酸钠为新资源食品,作为保健食品原料。

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口服补充透明质酸钠有保护胃肠道健康、护眼、缓解骨关节炎、改善皮肤功效等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透明质酸钠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

“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和中国网支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于2012年初开始,持续针对年度食品安全热点邀请科技界权威专家进行集中解读,用科学的真实化解公众疑虑,通过媒体的声音放大食品安全的正能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