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帅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1/8/12 9:56:55
选择字号:
极端天气频发重创全球粮食体系

 

■张 帅

今夏以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伊朗、阿富汗等国家遭遇旱灾,北美洲自6月以来持续热浪,西欧7月爆发特大洪水,8月以来希腊意大利等欧洲多国野火肆虐……据联合国8月发布的最新气候报告显示,除非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大幅减少全球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否则到本世纪末全球气候变暖幅度就会超过2摄氏度,达到国际商定的气温上升的危险值。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峻,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由气候变迁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谷物产量预报数,7月的预报数值相比6月略有下调,降至28.17亿吨,主要原因就在于持续干旱天气。其中,巴西玉米产量预报数大幅下调,近东地区下调了小麦产量,而西班牙地区也因灌溉用水受限对种植业的影响超过了预期,导致欧盟大米产量预报数下调。

农业属于“敏感脆弱型”产业,大自然的任何变化都会波及农业生产,这使得气候安全和粮食安全处于“同一安全体”之中。具体而言,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粮食供给层面,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粮食减产,降低了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粮食数量。全球气候变暖致使旱灾频发,不仅导致农业灌溉用水日益短缺,也因水分的加速蒸发降低了土层的含水量,破坏了土壤肥力。而尘暴和洪水的爆发则会对耕地造成严重的侵蚀,加重土地盐碱化,造成庄稼枯萎或粮食质量下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去年7月联合发布的报告,全球处于粮食危机预警的25个国家中,多数都经受着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比如,受干旱影响,阿富汗本年度小麦产量预计将减少近一半。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造成农业生态系统失衡,易诱发虫害等次生危机。例如2019-2020年由干旱而引发的蝗灾重创东非、西亚、南亚等地区的粮食生产,其中东非有超百万公顷的土地被蝗虫侵扰,巴基斯坦、印度等国部分农作物受损。此外,出于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的需要,在粮食歉收时,产粮国往往会采取紧缩型粮食政策,这威胁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的完整。

其次,在粮食获取层面,气候变化弱化了农民、妇女等弱势群体的经济基础,导致其粮食购买力下降。判断一国粮食安全与否,仅从供给端考察还远远不够,还需关注获取端。因为,即便全球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但如果国民无法获取,则仍将被视为粮食不安全。连续干旱或特大洪涝的爆发易使农民一年的耕种毁于一旦,没有可供外销的粮食,其经济收入必将受损,进而削弱其通过实现购粮多样化以改善营养状况的能力。

再次,在粮食使用层面,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水质的破坏导致农作物质量下降,食物中营养成分受损,从而削弱了人体的吸收能力。气候变化造成的次生灾害还会将病菌带入田间地头,诱发食源性疾病。此外,在缺乏先进粮食仓储设施的农村地区,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发生加重了当地的粮食损失,弱化了灾后粮食自我补给能力。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国际农发基金等多家联合国机构在上月共同发布的《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将气候变化视为诱发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认为气候灾害频发增加了国际社会到2030年实现“零饥饿”目标的难度。当前,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应加强协作,增强全球粮食体系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同时,各国宜将气候和粮食置于同一系统之中,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网络,统筹治理,以期建设一个绿色、无饥饿、可持续发展的地球村。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讲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博士后)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