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阮晓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6 13:23:22
选择字号:
黄渤海区启动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
3年时间完成76个养殖种2万余份遗传材料的收集制作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今年4月底开始,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就在全国逐步展开了。日前,在青岛举办的全国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黄渤海区启动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明确指出系统调查和收集保护是此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的两大重点任务,青岛将在此次调查中肩负摸清黄渤海水产养殖种质“家底”的重任。

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组研究室副主任、黄渤海种质资源调查组组长邵长伟告诉《中国科学报》,根据《黄渤海区系统调查实施方案(2021—2023年)》,青岛将用3年时间完成黄渤海区76个养殖种2万余份遗传材料的收集制作等任务。

掌握核心种质资源  拥有竞争的主动权

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作为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渔业科技原始创新、推动现代水产种业和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表示:“伴随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种业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和残酷,只有自主掌握重要的核心种质资源,创制过硬的拳头型新品种,才能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主动权。”

有鉴于此,开展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摸清种质资源本底状况势在必行。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工作规则(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咨询专家组和技术专家组的职责、任务,从而更加有力地推进普查工作的实施。专家组负责系统调查方案审核,以及对调查工作开展培训、现场指导和咨询、协助联系调查点等工作,确保调查方法统一规范,调查数据全面真实可靠。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副处长许建强调,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是中央决策部署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点内容。此次调查要充分发挥参与各方的优势,明确基本情况普查和系统调查的区别,做好信息的沟通和调查任务的配合,并及时修改完善和细化实施方案,推进后续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四位一体组织形式 汇交11个区域调查数据

“黄渤海区地处暖温带,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产区之一,总产量和总产值约占全国海水养殖的半壁江山。”邵长伟表示。

按照部署,黄渤海种质资源调查组将建立调查“品种—人员—地点—内容”四位一体的组织形式,即针对具体的养殖品种,按照具体品种责任到人的调查组织形式,由执行人从候选目录中筛选调查地点,明确每一个调查地点系统调查与鉴定评价的基本信息及需要采集的资源类型和数量,实施调查品种、调查地点和资源类型及数量的相互对应。

“我们针对每个种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其中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养殖品种调查地点的确定。目前,我们已经开始核查前期初步确定的国家遗传育种中心、国家级原良种场、省级原良种场、龙头企业等是否还具有保种的能力。”邵长伟介绍,“此次调查的部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是全国广泛性分布的,不仅仅局限于黄渤海地区,为了真正摸清种质资源家底,这就需要全国一盘棋,需要不同工作组相互协作,尤其是黄渤海、东海和南海调查工作组之间要建立协作机制。”

此外,记者了解到,黄渤海调查工作组不仅承担黄渤海区域“四省一市”水产种质资源的调查,同时还肩负着汇交全国11个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组数据,组织编写发布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志书以及发布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的任务。同时,依托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库,汇交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的遗传材料。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