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样品 上海科技馆供图
7月17日,作为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正式开馆。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并与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共同启动“宇宙之眼”开馆装置。
当天,与会嘉宾为天外来物——月壤入馆揭幕,这份珍贵的月壤样品由嫦娥五号带回、国家航天局提供,被封装在水晶球中,从此入驻“征程”展区。这份珍贵的007号月壤样品由国家航天局提供,被封装在水晶球中,观众可近距离观看。
记者在现场看到,月壤样品放置在一个玻璃球装置中。除了外表看上去比较美观,也是让它有一定的放大的功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或者说凸透镜,提高它的清晰度。但从观感上看,这位“天外来客”和普通的细沙差不多。
从样本中可以看到很多矿物颗粒,有黄色的橄榄石,棕红色的辉石,还有很多撞击融化的玻璃颗粒。
据馆方透露,该月球样本重9毫克。2020年12月由嫦娥五号探测器采自月球风暴洋,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目前,为了让观众更加便于了解月壤的知识,展馆现场配备了一些图文讲解。未来,可能会采用其他的展示的方式,让大家了解更多一些。
开馆仪式上,原创诗朗诵《星空下的梦想》讲述了上海天文馆从无到有、闪耀开馆的生动历程。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北京大学天文系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纷纷发来贺词。
位于临港滴水湖畔的上海天文馆将于7月18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展馆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主建筑以优美的螺旋形态模仿天体运行轨道,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球幕影院构成标志性的“三体”结构,共同诠释天体运行规律。展馆以“塑造完整宇宙观”为愿景,主展区分“家园”“宇宙”“征程”三个部分,激发人们的好奇心,鼓励人们感受星空,理解宇宙。
上海天文馆的建成开放,标志着上海科技馆迈入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三馆合一”的超大型综合性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发展新阶段,将进一步彰显上海城市软实力,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