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7/8 16:31:32
选择字号:
安徽师大:在新闻实践中感知理论的力量

 

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摄影大赛个人一等奖、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上述诸多奖项竟然来自创办刚刚十年的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来自一群稚气未脱的95后大学生。

作为中宣部、教育部推动的全国首批10个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校共建新闻学院之一,2013年以来,该院大力推动课程实训、专业采风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新闻实践中强化“四力”培养,感知理论的力量,《融合联动,实践育人——培养全媒体时代知行合一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荣获省级质量工程与振兴计划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课程实训练就过硬本领

“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共鸣,应当在新闻实践中激荡与回响。”新传学院执行院长杨柏岭介绍说,2013年以来,学院三度修改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闻实践课程从最初的68学时,增加到现在的221学时。

其中,全媒体采编实训课程连续开设3个学期,电视摄像与剪辑、网页与APP设计等成为所有新闻学子的专业必修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融媒体新闻采编的魅力。

“推进‘四全媒体’建设,不仅是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更是我在运营‘AHNU新苑’微信公众号时的深刻体会。”新闻学专业大四学生王曈口中的公众号运营,就是全媒体采编实训的课程作业。这门课由传媒类各专业教师联合授课,以生产融媒体产品为主要内容。在第4学期进行飞腾软件学习,完成报纸编辑和《新苑》杂志的编创印制;第5学期深化H5和PS技能,进行“AHNU新苑”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第6学期进行音视频节目制作,借助传媒电视台与芜湖电视台“鸠兹三人行”等平台,院媒协同合作生产音视频节目。

“全校知名度最高的视频节目,当属《校运直通车》,这是全院6个专业师生通力协作的成果。”摄影专业大三学生祝欣说,每年校运会期间,同学们白天外采素材,夜里加紧制作,第二天一早,全校师生就能看到一期20多分钟的精彩专题节目。“我看过凌晨三点的师大,迎来过最早的日出。”这是所有参与过节目制作的同学共同的回忆。

相较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到教学评测都更加复杂,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和实践要求也更高。教学副院长赵昊介绍说,为了让新闻实践课出新出彩,学院迎难而上,用“双挂双聘”解决师资难题,一方面聘请资深编辑记者进校授课,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研发和实践教学;一方面组织近20名教师到新闻单位挂职锻炼,培养知行合一、能够服务业界的双师型教师。

“采、写、摄、编、播、评,新闻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在课堂上亲身实践,这让我们拥有了专业底气。”即将开始专业实习的新闻学专业大三学生高宇航说。

专业采风涵养家国情怀

从2016年开始,专业采风课开进了学院的各个专业。

“课程改革的初衷是,通过一门课,打开学生观察国情民意的窗口,埋下弘扬家国情怀的种子。”杨柏岭说。

专业教师带队,前期充分调研,分组确定主题,设计采风方案,为期2周的一线采风,形成专业作品,总结经验成果……多次带队采风的新闻学专业主任肖叶飞如数家珍地说:“整个教学环节形成闭环,既有现场一线的观察采访,更有后场的认真反思和对作品的精心打磨。”

“在南陵县籍山镇仓溪村,为了采访到一位距离洪水溃围最近的查大叔,我们三次寻访,最终走进了他被洪水席卷的家。”2015级新闻学专业胡银银同学回想起采访受困居民的日子,依然十分激动。当时,他们为了拍摄路口积水情况,蹲点在积水最深的路口旁边,全身被过往车辆溅起的雨水淋湿;为了实地调查西七圩破圩情况,一行六人扛着摄像机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堤坝上走了好几个来回,鞋子沾满泥土,摄像机则完好无损。

“看到洪水过后满目疮痍的房屋田地,看到政府组织短时高效的救援保障,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何为记者,何为新闻。”胡银银说。

一部《畲音下山》纪录片生动刻画了安徽皖南唯一的民族乡畲族乡群众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的发家致富路,一篇《此心安处是吾乡》调研报告真实地反映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峡移民在安徽宁国云梯畲族乡落地生根的创业热潮,一本《水退人进 生产自救》画册详细再现了汛期之后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民众生活现状和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

“采风实践和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能让学生们在寻找线索、经历挫折、克服困难、获得感动、打造作品中,深化对理论的具象感知,提高新闻专业技能。”杨柏岭说。

“知中国、懂中国,才能信中国。”2017级新闻学专业丁立群在专业采风总结会上的这句感言深深影响了学弟潘志成。

社会实践促进专业融合

“疫情之下,只有离得近,才能拍得真。”2020年的大年初二,新冠疫情突发之时,摄影专业大三学生潘志成主动联系家乡团县委,参与到疫情宣传报道中。他深入志愿者岗位、医院、扶贫基地,一干就是四个月。

其间,他创作的《武汉的天就要亮了》获“国青杯”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开始就现在》获第12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被安徽蚌埠五河团县委授予抗击疫情“五河好人”荣誉称号。潘志成深有感触地说:“做摄影记者不光要专业突出,更要为人民掌镜。”

“社会实践是专业采风的课外延伸。”肖叶飞介绍说,新传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多支社会实践团队,打破专业壁垒,将新闻专业的新闻采写、摄影专业的拍摄剪辑、动画专业的节目包装、网络新媒体专业的数据分析、广告专业的营销推广,以及播音主持专业的节目串联等力量,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组合,串联起一个个技能全面的新闻采编“小分队”。

他们根据驻地的宣传需求,聚焦“山南好人”“小三线建设”“三峡移民”“乡村振兴”等主题,通过新闻通讯、爆款推文、宣传画册、主题晚会等形式,不断推出宣传作品,由一群人反映一种精神,由一件事折射一种现象,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精品佳作。

“90后青年学子从‘身入’到‘心至’,把眼里心中的家国情怀,通过作品进行了精彩的演绎。”该院   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马星宇说,2018年,学院“关注三峡移民 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入选《南风窗》“调研中国”项目年度十强,2017级新闻学专业学生郭振丹荣获个人突出贡献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