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国际颅内压监测的规范化应用 |
科学家受邀《柳叶刀神经病学》点评全球研究进展 |
|
6月16日,《柳叶刀—神经病学》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江基尧教授团队的特邀点评文章《全球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评估》。专家表示,再次受到《柳叶刀—神经病学》的邀请对重要临床进展做点评,显示了江基尧以及仁济医院颅脑创伤团队在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影响力。文章对同期发表的一项纳入42个国家146家单位的颅内压监测研究做了评论。据悉,这是该领域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研究,是对全球颅内压监测应用的巨大推动,将造福更多急性脑损伤患者。
颅脑创伤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新增颅脑创伤患者数十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损失。急性脑损伤发生后,伴发的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会造成颅内压力增高,这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对其监测和治疗是现代急性脑损伤救治及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节。美国《重型颅脑创伤救治指南(第四版)》以及由仁济医院颅脑创伤团队牵头制定的国内多项专家共识都指出,通过植入颅内压探头,直接、连续地监测颅内压,是目前评估患者颅内压动态变化最可靠的手段。
论文第一作者、仁济医院颅脑创伤中心主任冯军峰博士介绍说,该文从相关临床研究的纵向深度和目前不同国家研究现状的地理宽度等方面,对同期发表的《监护室内的颅内压监测:一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做了客观评论。该研究纳入了42个国家146家单位2395例急性脑损伤患者,发现对于重型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的应用显著降低患者的死残率,显著改善脑神经功能预后。评论指出,对于颅内压监测价值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值得脑损伤救治领域专家的高度重视,要在临床实践中更积极地推动其应用,要在后继临床研究中着重开展疗效比较研究、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论文通讯作者江基尧表示,欧美国家对重型脑损伤的颅内压监测率为62%,与之相比,我国的监测率仍很低。在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方面,仍需大力推广规范化救治的理念、方案和手术技术,积极推广颅内压在内的多模态脑监测技术,提升脑创伤患者救治水准,造福众多患者。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S1474-4422(21)00164-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