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汪盛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12 11:39:19
选择字号:
安徽工大学子把“毕业论文”写在骨髓采集病床上

 

李明  安徽工业大学供图

这几天,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明成了校园里名人,老师和同学都请他分享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感受。

6月9日上午,22岁的李明挽起袖子,躺在床上,温热的血液正从他的血管里缓缓流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造血干细胞被分离出来。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为远方一名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李明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173班的大四毕业生。2019年,还在上大二的他,因为错过了班级组织的义务献血活动,一个人走进了马鞍山市大华爱心献血屋。在完成了人生第一次400ML的献血后,恰逢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治疗血液疾病的重要意义后,他毅然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今年的4月27日,正在工厂测试毕业设计产品性能的李明得知自己的HLA配型与一名白血病重症患者吻合,而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他意识到这是受捐者“唯一的机会”。“感觉像中奖了一样,特别激动。能挽救他人生命,是最有意义的事,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受过多年教育的大学生。”李明毫不犹豫表示同意捐献。

4月29日,李明参加了捐献前体检和高分辨采样,体检合格。5月28日捐献计划出来,6月4日入院,6月9日捐献。从体检那天开始,除了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外,他还坚持锻炼身体,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确保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更有利于移植成功。

按照学校要求,毕业生应该在6月8日前递交毕业论文,6月11号准备论文答辩。工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要求很高,但为了救助这位急性白血病患者,李明带着笔记本电脑在医院期间完成论文的再稿,导师也同意在论文答辩后再进行最后的修订。他要用爱心完成一篇特殊的毕业论文。

血液采集室内,李明躺在床上,血液从他手臂上的血管缓缓抽出,进入血液细胞分离机,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再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回体内,这个操作过程与无偿捐献血小板一般无二。历经5个多小时,李明成功捐献15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马鞍山市第5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作为班级的组织委员,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李明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这些事情一样平常。”安徽工大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惠对李明的印象就是不怀功利,不求回报,只想为班级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在李明参加的众多志愿服务活动中,这次捐献是极为特殊的。以往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多面向一个群体,而这次的捐献是为了一个生命,更是为了一个家庭。“我的造血干细胞输进那位患者的身体里,在他的血管里造出更多的血液。”他说,自己传递的不仅是血液,更是希望的火焰,一道用爱与奉献筑起的生命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