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10 14:45:20
选择字号:
中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交易协议正式签订

 

6月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中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交易协议正式签订暨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倡议发布活动在青岛举行。这是自然资源部2021年海洋日主场活动的重要内容。

在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副司长杜官印、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孙莉莉、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许方宏的见证下,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彬、SEE基金会秘书长张立、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苇共同签署了该份协议。

签约仪式后,32家机构共同发布了《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倡议》。《倡议》提出,将加强蓝碳生态系统研究、保护与修复,提升海岸带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支持蓝碳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政策和资金激励机制的发展与实施;推进蓝碳碳汇项目的开发,建立利用碳汇项目收益维持生态修复效果和社区受益的良好机制;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蓝碳生态系统的研究、保护与修复;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实施基于蓝碳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副司长杜官印表示,湛江红树林碳汇项目是推进蓝碳交易工作的一次成功探索,为红树林等蓝碳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提供了范本,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助力蓝碳经济发展,服务碳中和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悉,2021年3月,“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通过核证碳标准开发和管理组织Verra的评审,成为我国首个符合核证碳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Climate, Community & Biodiversity Standards, CCB)的红树林碳汇项目。

该项目是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的支持下,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组织并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发完成。项目将保护区范围内2015—2019年期间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按照VCS和CCB标准进行开发,预计在2015年—2055年间产生1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SEE基金会购买了该项目签发的首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中和机构开展各项活动的碳排放。

据了解,该项目是国内首个通过蓝碳碳汇项目实现机构碳中和的项目,交易所得将全部用于维持项目区的生态修复效果,同时也使周边社区受益。该项目通过市场机制开展蓝碳碳汇交易,推动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发挥它们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为实现蓝碳生态价值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尝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