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高校自主申报、专家论证,全国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获批建设首批未来技术学院。这12所高校全部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未来技术学院到底是什么?有何特点?怎样招生和培养?对学校和国家有什么意义?
其实,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酝酿已久。早在2018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在共同印发的文件中,就提出“在科研实力强、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面向未来发展趋势建立未来技术学院”。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通过四年左右时间,在专业学科综合、整体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探索专业学科实质性复合交叉合作规律,探索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
据悉,《通知》印发前一天,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就已官宣“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未来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设计等。东南大学表示,该学院将构建本硕博贯通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华南理工大学则明确2021年将招收首批本科新生,招生专业为“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作为此次首批获建未来技术学院的高校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科学报》,该学院将主要依托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一流前沿基础交叉研究的科研优势,结合少年班学院四十余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紧密围绕量子科技发展等方向对未来创新人才的需求,创新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体系化、高层次量子科技人才培养平台,造就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善于统筹协调的世界级科学家和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该负责人介绍,中科大未来技术学院将主要利用现有招生机制面向全国招收优秀学生,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贯穿大学全程的、课程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合的自主化学习与研究的培养模式。
事实上,要办好未来技术学院,最关键的是进行学院管理与办学机制改革。《指南》提到,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支持未来技术学院构建多学科交叉机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未来技术学院要取得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成果,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必须进行大胆地体制机制改革。换句话说,它们应该成为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帽子”的先行军。这不但决定学院的发展走向,也对学校的整体改革具有探索、示范意义。
“从这一角度看,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的重要意义,并非取得一两项标志性的技术创新成果那么简单,关键还是在于是否突破常规,建立起更好的机制。有了更好的机制,颠覆性的创新技术自然会喷薄而出,也会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领军人才。”熊丙奇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