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潇岚摄
音乐绘画相互关联的互动儿童音乐画,可抓取体能数据的智能跑道运动,闯关游戏评估感知觉功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周试图给出答案。
5月29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智能教育周校园公众开放日,1600余家庭近4000多名体验者经线上预约来到校园。
据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正与普陀区联手打造环华东师大智能教育科创聚集带,通过“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面服务国家和上海市智能教育重大战略需求。
这场智能教育周活动,也是今年7月由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之智能教育专题论坛的先导活动。
伴随着欢快的童谣,校园操场上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一块实时反馈孩子心率数据的屏幕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屏幕上不同颜色的色块有何作用?
原来,看似简单的运动背后包含着诸多教育原理和“黑科技”。据悉,该活动引入学科研究的前沿成果——对儿童青少年实施自主研发的权威课程《KDL幼儿运动与游戏课程》和《KDL体育与健康课程》。通过孩子们佩戴的运动手环上传的数据,教师可观测心率变化曲线即时监测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科学有效地评估孩子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
“将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相融合,就是为了解决孩子们在运动中排队时间长、不出汗等问题。” 该校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说, 学龄儿童的正常心率一般为140-160之间,一旦老师发现屏幕上出现红色色块,便可立即调整学生的运动。
跳房子、斗鸡、跳皮筋、扔沙包、老鹰捉小鸡……现场还设置了不少经典“老游戏”。汪晓赞介绍,在调研中,他们发现不少孩子动作发育迟缓,具体表现为“骨头软、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平衡性很差”,而这些传统游戏对于低龄孩子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具有显著效果。
汪晓赞表示,目前团队已开发出相关小程序供学生在家完成体育作业,实现足不出户参与线上运动会。老师在后台就可以轻松获得孩子们在家里的体育运动的行为表现。“人机互动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外参与运动的兴趣,也为今后国家和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数据支撑,实现人工智能重塑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时代诉求。”
学科交叉,描绘未来教育图景。“妈妈,我做的音乐是不是很好听?”在设计学院,小观众正在向家长展示一幅刚创作好的“音乐画”作品。随着孩子小手指的点击选择,不同的绘画元素以特有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生成了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
这个让孩子们兴致高涨的新奇体验游戏 “儿童音乐画”,正是华东师大“幸福之花”先导基金项目支持的学科交叉融合前沿研究成果。
儿童音乐画结合了音乐与绘画的共通艺术要素,以情感为纽带,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和自由的艺术探究活动促进儿童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
该校设计学院副教授陈金明告诉记者,目前在我们的学科中,音乐和绘画是分开的。但实际上,在儿童审美的培养上,二者的结合相当重要。“音乐画教育不只给予单一的艺术技能传授,而是通过多感官结合的体验教育帮助儿童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学习把握世界的方式。”目前,学生团队已经开发出20余种相关教学互动APP及相关线下教学教具,后续还将进一步深化相关内容。
除了基础研发,智能教育的应用落地和场景化需求也带动“政产学硏用”的多方合作。现场,包括“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系列教育解决方案”“乐高教育STEAM教育解决方案”“美慧树·幼儿主题课程资源”(中、英文版)展示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人工智能融合出版的最新成果。
出版社副社长王健表示,“在现阶段,企业和教育机构的结合可能是促进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和教学机构共同发展的最佳途径。”
同样体现产学研深度合作的还有人机协作智能美育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8台智能机器人在画卷上“奋笔疾书”绘制《上海·开天辟地》连环画、中国工笔画以及西方著名艺术家毕加索的作品。
小观众们不仅可以观摩机器人作画的方式和过程,还可以使用画笔进行填色等二次艺术创作。这项人工智能绘画项目体现了电脑协同、模拟输出、再次创新等智能化特征,是"上海艺术管理与文化创意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落地的重要项目之一。
“小兔在哪里”“九宫格寻宝”“超级收银员”“叔叔说什么?”在活动现场,小观众们不仅可以通过参与游戏,了解自身的短板和问题;还可通过脑电测试,结合神经科学的手段深入地解释儿童在评估任务中的表现。相关研究者还能为儿童的感知觉功能提供描述、解释,并给出个性化的发展和教育建议。
“我们在儿童感知觉障碍机制和干预策略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探索,发现儿童感知觉功能的个体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学习发展。” 项目负责人、华东师大教育学部副教授张畅芯表示,团队将研究结果认为有效的评估方式和实验范式制作成了闯关小游戏,从视觉注意、视觉记忆、视觉空间运动、听觉注意、听觉记忆、听觉表象思维等方面多维度地评估儿童的感知觉功能。
本次活动周集中展示了华东师范大学在基础教育和智能教育领域最新成果和应用场景。校方介绍,华东师大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上海和国家智能教育高地。该校去年组建成立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开设的全国首个智能教育博士班已招收首批博士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