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战宁 郜鹤飞 张强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1/5/12 10:46:18
选择字号:
智能化装备催生救援新“战力”
——写在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

 

“前方通往震中道路出现塌方,救援装备无法开进。”

危急时刻,先遣组利用无人机空中侦察,将道路受灾情况上报指挥员。经过对实时回传的塌方点照片分析,考虑到山体二次塌方的可能,指挥员果断采取遥控挖掘机单向清理战法。

此时,距离塌方点20余米处的驾驶方舱内,操作手遥控操作无人挖掘机,开始逐层精准剥离塌方体。坍塌石块被“剥香蕉皮”般清理后,抢险通道被顺利打通,全程用时不到10分钟。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1日,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抗震救灾演练在华北某地火热进行。

无人机空中侦察、遥控挖掘机救援、生命探测仪搜寻……一大批智能化装备在此次演练中悉数露面、走向战场,极大增强了部队遂行抢险救援能力,提高了救援效率。

“操作手在远端遥控操作挖掘机,大大降低了危险系数,同时对操作手人机协同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圆满完成任务的挖掘机操作手张威说。

作为国家级专业救援力量,该支队曾圆满完成天津港大爆炸、深圳山体滑坡等重大灾害抢险救援任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服务人民,勇担重任”的救援精神,深扎在支队每名官兵的内心。

夜幕降临,演练24小时持续进行。

“塌方体下6米处发现生命体征。”换上夜视仪后,搜救官兵在满是破碎墙体和钢筋的“灾害现场”内迅速找到了“被困人员”具体位置。经过短暂的战法推演,指挥员决定采取安全系数最高的“对向精准剥离战法”。2名操作手立即操作起重机对楼板进行精准吊除,从废墟上方打通了一个通道,救援官兵迅速进入废墟下抢救“被困人员”。

定点搜索、精准吊装、极速救援……夜视仪的出现,将黑暗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大大提高了救援官兵夜间抢险救援能力。

“以往夜间搜救,光线不好,盲区很多,给我们搜索抢救被困人员带来了很大困难,夜视仪配发部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救援行动提供了最大便利。”搜救组组长梁文瀚说。

“国家级专业救援力量是否强大,高精尖的救援装备和精湛的救援技术是关键。”该支队支队长曹红雷说。

记者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救援装备配发部队,为保证官兵快速熟练掌握新式装备操作技能,相关机构一直通过逼真设置演练环境,从严从难设置救援科目,在实战中不断摔打磨炼部队战斗力,确保遇有任务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救得下。今年开训以来,该支队一切从实战出发,组织各类抢险救援演练十余次,为人民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