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聪 来源:生物世界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1/4/27 21:08:07
选择字号:
7位华人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nited States,简称:NAS)成立于1863年,是美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之一,大约有500名现任和已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得过诺贝尔奖。旗下《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成立于1914年,是当今发表原创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国际学术期刊之一。

当地时间2021年4月2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共计120人当选,其中女性为59人,外籍院士30人,此次入选的女性院士人数和外籍院士人数均为历年之最。

此前,袁隆平、张启发、李家洋、卢煜明、施一公、杨焕明、高福、颜宁、曹晓风等人曾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此次当选华裔科学家有曹蕙、蔡宜芳、Chang Ta Yuan、陈列平、刘如谦、康乐、Rachel Wong,其中康乐为中国国籍、蔡宜芳为中国台湾籍。

康乐,1959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原籍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于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河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主任。是国际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的领衔科学家。

2020年8月12日,康乐院士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重磅论文,发现了蝗虫群聚信息素分子4-甲氧基苯乙烯(4VA),成功揭示了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为通过生物手段促进对蝗灾的治理以及通过检测4VA的含量预防和警示蝗灾的出现,保护粮食安全提供重要参考手段。

陈列平,1957年出生,1982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198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198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并于次年在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分别在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作。2011年加入耶鲁大学,现任美国耶鲁大学UTC癌症研究讲席教授,免疫学、肿瘤内科学和皮肤病学教授,耶鲁癌症中心免疫学部主任。

陈列平长年从事免疫学机理及肿瘤免疫治疗和免疫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陈列平是PD-L1的发现者,首次揭示PD-L1/PD-1通路在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中的作用,首创以抗体阻断PD-1/PD-L1通路治疗癌症的方法,并因此享誉国际,荣获诸多科学大奖,2018年诺贝奖授予安德森癌症中心 James Allison 和日本京都大学的本庶佑。陈列平未获奖,引起广泛争议。

刘如谦,出生于美国加州,哈佛大学教授、博德研究所副主任,开发的单碱基编辑(Base Editing)和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修正基因组,为遗传病的治疗带来无限希望,发展了DNA编码合成方法大大加速了药物发现,发展了噬菌体辅助技术大大加速了蛋白质进化。此外,刘如谦还于2020年当选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曹蕙,耶鲁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授,致力于理解和控制纳米结构中的量子光学过程。概括地说,她的研究涉及基础物理研究和应用的量子效应和纳米光子器件。她的研究涉及纳米制造,材料表征,具有高空间,光谱和时间分辨率的光学测量以及数值模拟。就在前两天,曹蕙当选了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蔡宜芳,博士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并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植物中硝酸盐的转运、信号传递和利用效率。

Chang Ta Yuan,1967年本科毕业台湾大学,197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是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盖斯尔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系教授。

Chang Ta Yuan实验室鉴定了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1(ACAT1)基因,并通过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确定其在阿尔茨海默症、动脉粥样硬化、饮食诱导的肥胖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Rachel Wong,华盛顿大学生物结构系教授。她的主要研究对构成脊椎动物视网膜神经回路发育组装和修复的细胞机制和策略,通过分子遗传学,电生理学和细胞成像方法的组合来研究小鼠的视网膜电路结构和功能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