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服务新一轮新城战略 |
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成立 |
|
4月10日,同济大学举办“上海新城建设论坛——面向未来的人民城市”。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汤志平,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分别致辞,并共同为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揭牌。
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将聚焦上海新城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动力、新架构、新技术,努力建设成为支撑上海新城建设的重要研究平台。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将主要围绕三个方向开展研究:一是新城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将全面总结国内外新城发展经验,探索上海新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围绕提升新城配置资源能力和产业能级、引领高品质生活,探索未来之城、人民城市建设、城市数字化转型、服务辐射长三角、新城精细化治理等领域开展对策研究。二是新城规划设计。围绕超大城市布局优化、新城空间布局模式、绿色宜居环境、健康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海派风貌特色、新城建设标准、全周期规划管理模式等开展规划研究和应用示范。三是大数据与智能新城。以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建设为支撑,推动大数据与智能科技同新城建设的融合创新,研究上海新城数字化转型的目标、策略和路径,研究智能规划、智能科技应用场景及赋能新城发展的技术实现路径。
当天,郑时龄、段进、常青、吴志强、吕西林、徐祖信、李晓江、周俭等同济大学校内外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知名专家学者20余人受聘担任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专家,郑时龄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校长陈杰为指导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
据介绍,该研究中心将探索学科前沿与实践需求双轮驱动,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模式,打通政产学研用各环节断点。以重大需求为牵引,推动多学科交叉。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国际化优势,形成国际国内双向联动。同济大学将成立上海新城建设研究基金,首期自筹1000万元,主要用于新域调研、新城数据库建设、设立开放课题、组织专家咨询等,整合多方力量,搭建开放合作平台。
近年来,同济大学发挥在规划、设计、交通、土木、环境、管理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形成产学研优势,服务新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研究、超大城市布局、新城发展理论、长三角一体化、城市历史保护、城市有机更新、城市精细化治理、城市风险防控、健康城市、生态城市、人工智能科技前沿及人工智能规划、智能建造等领域积累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
据悉,发展新城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的重要目标。同济大学郑时龄、唐子来、陈小鸿作为核心专家,带领同济团队从2014年开始全面参与上海2035规划的论证和编制工作。同济大学发挥学科优势,相继在五个新城完成了一批标志性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项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