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产量能翻个筋斗该有多好!”打小,尼玛扎西就在做着这样一个梦。
1966年,尼玛扎西出生在西藏自治区扎囊县扎塘镇杂玉村一户农家。村子海拔高,土壤贫瘠,只适合种青稞。可是,一年忙到头,一颗汗珠子摔八瓣,青稞亩产也就五六十公斤。
为了梦想,17岁那年,尼玛扎西考入西北农学院,专修农学。再后来,他成为西藏历史上首个农学博士、西藏农牧科学院院长。
30多年过去了,在试验田里,他的梦一点一点实现了:培养出的16个青稞新品种,每个亩产都能达到二三百公斤。其中,“藏青2000”亩产超过了350公斤。人们亲切地称他“青稞博士”。
可是,“青稞博士”发现,有了好种子,并不意味着就有好收成:许多农民由于不懂得科学种植,让丰收大打折扣!譬如,有的农户,没有在播种前“扎纽除草”,后茬品种出现混杂;还有的,出苗后没有合理追肥,颗粒瘪塌塌的……
种好良种,首先要采取良法,而要掌握良法,必须提高农民素质。为此,尼玛扎西跑遍西藏28个粮食主产县。
传播农业科技方面,他很有一套。他常说:“复杂技术要简易化。比如,一亩地要施50毫升农药,农民没有概念。你跟他讲,施‘两瓶盖’的农药,他就懂了。”为了手把手教会农民,他曾在白朗县巴扎乡金嘎村一蹲就是好几周。除了农民,农技人员、乡镇干部也是他的培养对象。他们是尼玛扎西办公室“推门就进”的常客……
现在西藏青稞的平均亩产已超过300公斤。
尼玛扎西又有了新的梦想:把冬青稞种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然而,目标还没完成,他却走了:2020年9月5日,这位“青稞博士”出差途中,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在阿里逝世,终年55岁。
今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首次颁发。20位获奖委员中,就有尼玛扎西。他的照片,是其中唯一一张黑白照。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