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长锋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1/3/28 19:17:25
选择字号:
天然淋巴细胞的骨髓外发育新路径首次发现

 

科技日报合肥3月28日电(记者 吴长锋)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田志刚教授、彭慧教授、孙汭教授、法国马赛大学EricVivier 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发现成年肝脏造血前体细胞向1型天然淋巴细胞(肝脏ILC1,即肝脏定居NK细胞)的分化潜能及调控机制,揭示天然淋巴细胞的骨髓外发育新路径。3月26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机体的造血免疫发生是一个动态有序的过程。以往认为,出生后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免疫细胞的更新和补充依赖于骨髓造血。田志刚教授课题组2013年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成年机体存在一群肝脏定居NK细胞,这群细胞不参与血液循环,与传统循环NK细胞相比存在诸多差异,后被学界归为三大固有淋巴细胞之一,也称为肝脏ILC1。中科大课题组后续围绕这群细胞的功能特性和分化成熟机制开展研究并取得一系列进展,但这群细胞的发育起源一直是学界未解之谜。由于这群细胞具有肝脏定居特性,骨髓造血无法重建足够数量的肝脏ILC1,且肝脏作为重要的髓外造血器官之一,肝脏局部造血前体细胞是否具有向ILC1发育分化的潜力成为本研究的核心问题。

课题组通过比较胎肝、成年肝脏、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前体细胞,发现成年小鼠肝脏存在一群类似于胎肝造血干细胞的Lin−Sca-1+Mac-1+ (LSM)细胞。体内转输实验证实其具有多种淋巴系和髓系细胞发育潜能,并能通过中间过渡阶段细胞,定向分化成肝脏ILC1。课题组还发现成熟ILC1细胞所分泌的IFN-γ可促进肝内LSM细胞扩增及其向ILC1分化。IFN-γ信号缺失导致肝脏ILC1数量减少,而循环NK细胞不受影响。因而,这项研究发现成年肝脏存在胎肝来源的造血前体细胞,具有向肝脏驻留ILC1的发育潜能,该过程受肝脏ILC1自分泌的IFN-γ信号正向调控。

这项研究成果发现揭示了固有淋巴细胞的髓外发育新路径,为阐释肝脏天然免疫优势状态形成原因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