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孙国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2/24 18:01:33
选择字号:
免疫治疗+化疗改善艾滋病相关疾病预后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教授卢洪洲团队对近10年来在该中心治疗的78例与艾滋病相关的伯基特淋巴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该疾病具有高风险特征,两年总生存率仅为42.7%,并证实如只应用化疗方案,不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将存在预后更差的危险因素。该成果对进一步认识该疾病的“凶险”及改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血液学杂志》。

据悉,非霍奇金淋巴瘤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肿瘤之一,而与艾滋病相关的伯基特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类,是仅次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艾滋病患者第二常见的恶性淋巴瘤。虽然抗病毒治疗使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艾滋病病毒(HIV)阴性人群发病率依然比一般人群显著高出约11.5倍。

正常人群每微升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应在400至1000之间,而卢洪洲团队研究结果发现,纳入研究、中位年龄在46岁的伯基特淋巴瘤患者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微升仅156 个。78位患者中淋巴瘤疾病分期已达III-IV期者占74.3%;大于1个淋巴结外病灶患者占55.1%;国际预后指数大于1者占85.9%(该指数越高,病情越重);82.1%的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乳酸脱氢酶越高,病情越重)。研究表明,78位患者中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2%和42.7%,其中65位患者接受了化疗,接受化疗的患者2年生存率为48.5%。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78例患者及其中接受化疗的65例患者的总生存率,以及诊断淋巴瘤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多少与有无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对患者预后没有影响。

研究人员对患者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患者全身症状 (如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好坏,淋巴结外病灶的数目多少,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低,以及国际预后指数评分高低,均与患者总生存率密切相关。即上述指标越佳,患者预后越好。

经过多因素校正后,研究人员发现,患者化疗方案中,没有联合免疫治疗利妥昔单抗,是患者总生存率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尤其是存在全身症状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不佳的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预后。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12185-021-03101-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