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冯立强课题组、陈凌课题组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庾蕾课题组合作,在寨卡病毒NS1抗体作用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微生物》。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主要经蚊媒传播。寨卡病毒感染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及成年人吉兰—巴雷综合征。2013年起在美洲、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或地区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威胁。当前尚无疫苗或特效药物。
冯立强课题组、陈凌课题组致力于寨卡病毒疫苗研究,前期发现在疫苗设计中纳入非结构蛋白1(NS1)可提升免疫保护效果,并率先证实NS1抗体可发挥抗病毒作用。本研究中,研究人中利用仔鼠感染模型评估了人源NS1单抗的保护效果,发现了一类特殊的NS1单抗,不仅可通过Fc依赖的途径(如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发挥保护作用,还可能经Fc受体非依赖的途径抑制病毒复制。与包膜蛋白(E)抗体不同,NS1单抗不引起ADE风险,值得进一步开发。
该成果拓展了对NS1抗体作用机理的认识,为单抗药物及预防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及广州市相关课题的资助。研究员冯立强、陈凌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员庾蕾及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兴龙、叶贤苗为共同第一作者。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8/mBio.03179-2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