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小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2/3 8:51:28
选择字号:
文学的“私房菜”

 

我一直都很喜欢作家写的文学评论,比如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文章读本:三岛由纪夫文学讲义》、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而国内作家格非的《博尔赫斯的面孔》、评论家李敬泽的《青鸟故事集》中的部分文章,在我看来也可归为此列。

他们的评论不像大学中文系的课程,如文学史、文学评论那么客观及全面,一般是对其喜欢的或者值得评价的作家作品相对个人的解读,如同私房菜,是他们自己的偏爱、自己的口味。对读者来说,却是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从中能洞见到不同的风景以及局部或者细节的美丽。

作家苗炜的《文学体验三十讲》,是不是能和上面几种书归为同类我不知道,只是我把它当成这类的作品。

“文学体验就是讲我的感受”,是苗炜对这本书的定义。三十讲就是三十篇文章。这类文章的特征之一是作者的阅读量广且多,本书也不例外。每一讲都涉及到几位作家、几部作品,加起来就是数十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

如果说作者在大学当老师,或者是写专栏文章,经过一段时间积累,整理出来一本书,倒也“正常”,可以理解。而苗炜的这本书是在“非正常”情况下写的。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因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过年的活动取消,夜晚的街道上静悄悄,苗炜开始动笔,“从文学青年当到文学中年,这样整理自己读过的小说还是第一次。”他用两个月时间写完了这部书稿,一方面可见他对这些作品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是他强大且深厚的阅读背景。

于我而言,看这本书的体验是很过瘾,因为可以同时领略到几十部经典作品的故事,这其中有读过的,有没读过的。更过瘾的是让我在作者不疾不徐的叙述中感受到惊喜。

法国作家杜拉斯的《情人》,我读这部小说时,更多关注的是杜拉斯的文字,像人们都极为熟悉的小说的开头——“我已经老了……”,还有小说的内容情节、湄公河上的少女等,而苗炜提到了一个细节,杜拉斯在小说前20页的叙述里,不断地重复少女当年才“十五岁半”,这是我没注意到的。年近70岁的老太太一次次追忆、描摹十五岁半时的形象,“就是在挽留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存在”。

美国作家麦卡勒斯的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我没读过,通过苗炜的叙述,会理解小说中两个相互支撑的哑巴的故事和人们的孤独。

的确如此,读者可以很容易、迅速地抓住那些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似乎理解作品的内容、作家的意图变得容易了,不论你是否熟悉、是否读过这些作品。

本书的文章不是评论也不是书评,更没有对作品或者作家做整体评论,但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却能更深理解地作家作品。在《凝视文字之美》一文中,作者比较了英国作家哈代的《苔丝》和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说吧,记忆》中几段描写,从而体验出不同年代作家是如何通过文字引导读者去想象的。

如果非要说点不足之处,国内作家写这类文章时,其中涉及的中国作家作品太少,更不用说成为评论的“主角”,而三岛由纪夫的文章都是以日本作家作品为底本分析,他提到的日本作家多数连名字都不知道,需要看注释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我读的兴味盎然。

带读者进入到作者的体验,或许就是阅读这类书的另样体验吧。当然,苗炜写这本书还有一个愿望或者说“野心”:“希望你保持阅读能力”。

《文学体验三十讲》-立封.jpg

《文学体验三十讲》,苗炜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定价:58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