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 |
——访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 |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并就科技体制改革、基础研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部署。
如何推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哪些主要着力点?怎样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记者就此专访了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
三方面发力,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
记者:科技部将推出哪些新举措来落实科技政策?
王志刚:“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七大任务之一。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系列科技改革任务,包括科技发展规划、各领域科技行动计划、重大改革举措工作方案,全面形成了“十四五”的开局部署。2022年的工作主轴就是抓落实。要围绕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真正把优势资源配置到最紧迫最急需的地方,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效能。所有科技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人的活动。科技部门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员,要认真研究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科研人员具体需求,更好满足科研活动的所需条件和便利性需求,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在具体工作方法上,一是制定专门工作落实方案,要树立系统观念,加强整体谋划,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建立有力的任务落实机制;二是加强调查研究,主动听取创新主体的意见,提高调研能力,有问题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形成反馈循环机制,提高政策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强督查问效,各项任务及时对标对表,实行清单管理,围绕目标找问题,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近期,我们将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出台科技部党组1号文件,对2022年抓落实工作进一步作出全面部署。
统筹联动,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记者: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如何部署推进?
王志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就是能够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研队伍。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这几支力量互为补充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国家创新能力体系。有的着重解决科学问题,重在发现问题、科学解释;有的着重解决技术问题,重在发挥科技的倍增、颠覆、黏合作用;有的着重解决工程问题,重在快速实现先进技术和成果的优先使用。战略科技力量不是限定某个单位和个人,是不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关键要看干不干国家战略层面的事情,有没有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能力,有没有解决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问题。我们鼓励“创新不问出身,谁能干就让谁干”。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要放在国家创新体系大背景下系统谋划,使各支力量各就其位、统筹联动,切实把国家战略使命任务完成好履行好。
一是在学科领域、任务实施、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强统筹,协同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
二是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培育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三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等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动力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
四轮驱动,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这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王志刚: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就是要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好总体设计,同时按照基础研究的规律,强化战略部署。
基础研究要奔着真正的基础研究问题去,而不是奔着容易出成果,容易出名去。在研究内容上,我们既要鼓励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更要强调目标导向下的问题导向。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凝练科学问题,以科学规律、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的发现、总结、驾驭支撑高质量发展;在研究方法上,逻辑起点是提出真正的基础研究问题,这是基础研究是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否成功的前提;在评价标准上,要把是否具有原创性作为根本标准,统筹考虑科学价值、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多方面衡量因素。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统筹布局国家科技计划基础研究体系,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瓶颈,强化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
二是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造就世界级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支持培养青年科学家和后备力量,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布局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三是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中央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适当方式加大支持,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
四是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生态环境,改革基础研究评价、选题机制和激励制度,强化基础研究的原创导向和对应用科学的支撑引领作用。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学术自主权,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研究提供更好服务。
多措并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记者:科技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主动性?
王志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检验企业是否成为创新的主体,主要是看企业在重大规划和任务凝练中是否发挥了出题者作用;在重点产品科研攻关中是否发挥了产学研各方的组织协调者作用;在成果转化中是否发挥了技术承接应用者作用。
围绕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部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实践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有力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下一步,要扩大普惠性政策覆盖面,将这一政策扩大到全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至100%。
二是发挥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创新高地的引领带动作用。2020年,169个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36.2%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50%,用0.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12.7%的GDP。要把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打造成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和孵化高地,培育壮大一批全球科技领军企业。
三是提高企业创新主体研发能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要积极支持企业参与。要大力提升科技领军企业的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布局建立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撑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要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研发能力,试点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单列一定比例预算资助中小企业研发活动,优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创新创业生态,支持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