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20 11:54:35
选择字号:
十年,科学家精神和优良学风在这里传承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容不得一点点的马虎和心浮气躁”“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就义无反顾。”……从2011年举办首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开始,师昌绪、袁隆平、郑哲敏、吴孟超、黄旭华等近30位德学双馨的院士专家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全国师生上一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课。

迄今为止,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年。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要求,广泛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宣讲教育工作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倡导科研诚信、涵养优良学风的一项社会性示范工程。

12月17日,中国科协在京召开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十周年工作座谈会。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张玉卓表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基础工程,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系好学术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2011年10月13日,这一天对首都高校2011届新入学的研究生而言有点不同。他们的入学第一课,被安排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著名院士专家师昌绪、袁隆平、杨乐宣讲如何遵循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引导青年学生系好学术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2011年宣讲教育启动之初的调查发现,“研究生对学术规范缺乏必要认识”的比例达到65.9%,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刻不容缓。

“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宣讲活动正确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时任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上如是说。

每次报告会结束,院士专家自身的科研经历和鲜活的故事成为了校园内最热门的话题,宣讲教育正成为我国科学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20年戚发轫、樊锦诗以“航天”“飞天”为主题的宣讲报告面向全国高校直播,点击量突破1000万人次,形成了“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学风课”的热潮。

“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编排创作了《大地之光》《钱学森》《马兰花开》等一批话剧、音乐剧,“师生演校友、师弟演学长”,鼓舞激励青年师生接力精神火炬,追寻“科技之星”。

“很有幸通过演艺邓稼先学长的人生讲述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感人故事,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去书写属于当代青年的奋斗和成长。”清华大学博士生、《马兰花开》男主角邓稼先扮演者傅宇杰说。

随着宣讲教育工作的逐步深入,从主要面向自然科学领域,逐步实现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全覆盖;从主要面向新入学研究生,逐步实现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各领域科技工作者、科技领军人才等受众群体全覆盖;从主要以始业教育为主,逐步实现入学培训、课程考核、论文发表、学术交流、项目评审、职称晋升、院士增选等人才成长周期全覆盖。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全国各地各高校共举办各类科学道德宣讲教育活动14.8万余场,接受宣讲教育的研究生、本科生、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达到3254万人次,宣讲教育工作常态化趋势基本形成。

制度创新促进科学道德建设

在宣讲教育启动之初,中国科协就研究出台制度规范,以制度创新促进宣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多个科学道德制度建设成果纳入宣讲教育活动,我国的科学道德建设正在全国各地持续有效深入推进。

同时,基于近年来宣讲教育工作成效,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宣讲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我们在制度上不断完善,可以看到在教育正面引导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候一个典型的案件能够触发整个社会更加重视科学道德建设,‘以案宣贯’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何鸣鸿在座谈会上说。

此外,全国宣讲教育领导小组集成各方专家资源组成宣讲教育专家报告团,结合各类活动不定期赴各地宣讲。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宣讲教育专家超过4000多名,为常态化开展宣讲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涵养风清气正的优良学风

在十年的努力中,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讲学科研道德和科研规范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根据中国科协开展的科研作风学风建设状况监测和网络在线调查发现,十年来我国学术不端高发的趋势已经扭转,学术风气整体向好。

根据调查统计,2015年各地、各高校“定期”和“经常”开展科学道德宣讲教育的比例达到76.9%,较2011年提高了11.4%,此后稳定保持在76%左右;目前有近57.7%的高校开设了学术规范、科技伦理等相关必选或选修课程。

面向社会公众的调查也表明,2017年社会公众认为“我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弄虚作假”的比率为37.8%、认为“科学家不安心做科研问题严重”的比率为32.8%,2020年上述两个比例大幅下降至17.1%和16%。

在诚信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广大研究生、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正在不断砥砺前进,严谨治学、诚实做人,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

张玉卓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科技界、教育界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弘扬科学家精神立根铸魂、成风化人,聚焦青年师生和科技工作者群体,深入开展学风传承创建行动,坚持树立“高线”、划清“底线”,以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常态化、长效化引领广大师生和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汇聚奋斗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强大科技力量,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再立新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