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力争2030年更名为“大学
近日,滨州医学院发布《滨州医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其中提到的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显示,至2023年,该校将力争实现更名大学的目标。
点评:
高校在经过长时间的内涵建设后,随着自身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的提升,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并更名大学,这本是一件值得鼓励与肯定的好事。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高校在此过程中,盲目地向“双一流”高校看齐,追求高大全,重科研轻教学,走学术性、研究型大学之路。这就背离了地方高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本质要求。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与行业特色型学院,应根据所处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需要,密切呼应地方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需求,立足于自身办学实际与办学特色,在升格、更名大学与转型发展过程中,注重改革并完善以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专业/职业)硕士—应用型(专业/职业)博士为主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走应用型大学办学之路与特色发展之路。
青海省公布“跳槽”学者处理结果
日前,青海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决定对出现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的39人给予撤销“昆仑英才”人才称号、追回科研项目经费、追回奖金、撤销荣誉称号等处理。其中,有24人被撤销称号的原因是“擅自变更工作单位”。
点评:
青海省的做法给了全国性人才“帽子”满天飞的乱象一记重锤。各级各类人才项目称号并不只是针对个人科研成果与学术水平的授予,更多的是各级政府对不同地区、高校和学科等学术资源的分配,通过人才项目称号的评选与授予,期望称号获得者能够扎根于本单位、本地区,全身心地从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
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应像鸟儿爱惜羽毛一样珍视自身声誉。这要求他们既要有无私的科学奉献精神,又要有学术契约精神,履行好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学术责任与社会担当。在服务期满,自愿声明主动放弃已获得人才项目称号前提下,实现个人的正常流动与单位变更。同时,高校也要坚决摒弃“唯帽子”是图、用重金挖人的做法,要通过良好的待遇、环境与管理机制来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精心培养本单位中青年人才,使他们能够脱颖而出。
一门本科生课程由六位院士一起上
近日,一门由六位院士一起上的本科生课程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关注。据报道,这门由6位院士、4位教授担纲的授课团队教授的课程,是武汉大学测绘学科的本科生课程——《测绘学概论》。在授课过程中,院士们各展“绝活”,枯燥的基础课程让他们讲得生动有趣。
点评: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学在高校中居于中心地位,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职责。本科教学是高校的根基所在。院士、知名学者等为本科生上课正是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
另外,多位教师同上一门课,这在国外知名大学中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多位教师上一门课可以集不同教师的学术专长与教学风格于一体,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应用型高校还可以采取校内教师与校外企事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同上一门专业课的做法,这样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本期栏目主持:董立平(厦门理工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