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北京市丰台区举行独角兽企业集聚区政策发布会。会上,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高级合伙人徐苏涛围绕独角兽企业“族群兽变”、北京新经济发展等话题做了报告,并就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
《中国科学报》:如何进一步重识“独角兽”企业?
徐苏涛:“独角兽”企业,“独”就是一个企业“做什么”的战略和方向,以及凭什么做好的绝招、核心能力或竞争优势,核心是独门绝技的门槛、独具一格的位势、独树旗帜地建立全新的游戏规则、特立独行地开辟新天地、独步天下第成为玩家。
“角”就是一个企业“怎么干”的模式与打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商业模式,是螺旋的“角”,核心是在特定领域的统治力、在市场拓展上的穿透力、在市场竞争上的侵略性、在顾客黏性上的病毒性。
“兽”就是作为引爆点的业务与作为爆发性的目标,核心是具有爆发力的成长性与具有引爆点的突破口,在产业跨界融合、业态创新再造与商业模式重构之中形成了新爆点、爆品、爆款。
《中国科学报》:未来独角兽将源自哪些区间?
徐苏涛:主要会来自以下几大领域。
例如数智化跨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通讯、新一代芯片、高端软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数智科技,进一步夯实数字产业化,并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加速产业跨界融合,并在数字基建、数字孪生、数字治理的带动下构筑超级智联生态。
再是硬科技赋能。材料科技、生命科技、能源科技、太空科技等前沿科技、硬科技不仅成为突破技术瓶颈、产品功能实现的基石,还是数智科技与先进制造融合的构件,扩大生产、生活、生存的边界和疆域。
泛工业应用。在数智化跨界、硬科技加持的带动和条件下,先进制造业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加快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以及生产即服务、产品即服务、软件即服务。
平台化组织。在“交易平台+产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带动下,将在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商业、行业与行业之间涌现一批平台企业,成为新型产业组织者、商业生态建设者、开放创新生态建设者等。
绿色化倒逼。伴随低碳经济、节能技术、清洁能源、环境管理、气候金融、绿色基建、数字治理,将在产业绿色化、经济低碳化中出现新创业、新业态和新产业。
《中国科学报》:为什么北京独角兽独领风骚?
徐苏涛:尽管北京多年来存在房价高企与人才外溢、产业转移与配套不全、金融躁动与资产泡沫、需求深化与制度障碍等问题,但大量产业环节、创新资源走出去与挤进来并存,并在2020年全国251家独角兽中约占三分之一、全国425家潜在独角兽占四分之一以上,根本上取决于高端连续创业者、变革式企业家的集聚。
2020年北京独角兽企业共有82家,整体估值4807.7亿美元,主要分布于数字文娱、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新零售、数字医疗、企业数字服务、智慧物流、大数据、旅游体育、电子商务等领域; 共有潜在独角兽企业117家,主要分布在数字医疗、企业数字服务、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航空航天机器人等28个领域。
《中国科学报》:北京现代产业体系向何处去?
徐苏涛:从资源禀赋、行业地位、产业生态、发展位势角度来看,高技术、生产性、硬科技为元素的服务业态是战略抉择,智能化、平台感、分享型为元素的经济形态是发展方向,数智科技、高端装备、数字内容是产业生态最完备领域,总部经济、研发设计、科技金融是最重要的价值链环节。
北京现代产业发展核心是把握以上四大区域个性,进而实现三个层次的超越发展。第一个层次是代表国家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战略制高点、产业主导权、发展主动权,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未来产业、原创产业、战略产业。第二个层次主要面向首都特有资源、特有条件、特有使命的领域,大力发展源头经济、针尖经济、平台经济、头部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第三个层次就是面向都市消费、首都服务,体现场景创新、业态创新的产业业态。
《中国科学报》:丰台区发布新政“独角兽八条”,在空间、资金、人才、服务、场景、生态等多个维度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那么,如何让独角兽期待带动丰台经济腾飞?
徐苏涛: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从半工业半信息社会向数智社会转变,不论哪个地区的创新,还是中国全域的创新,都需要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丰台发展需要以拉长板的方式补短板,变劣势为优势,在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哪吒企业的变革式创业、爆发式成长带动下,加快将丰台建设成为创业全球化的人才高地、硬科技大科学时代的科创中心、数字化新经济时代的策源地。
软硬结合,软的掌控硬的、硬的决定底盘。用“软件定义世界”降维打击,用硬件的工程化实现底层逻辑,促进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的有机结合。
数智兼备,数据驱动发展、智能感应需要。突出数据生产要素地位,走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感知,进入智能技术的感知和应对,从数据驱动到算法驱动。
台端云化,虚拟突破时空、物理终端轻快。从传统的“前台后台”到如今的“云端云台”,将一个“小事”做成一个“大事”,让生产生活所用的物理终端、智能硬件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快。
器网融合,高度互联互通、超级智联生态。将万物互联、人人互联、移动互联、区块智联与人工智能有机结合,从传统硬件终端与互联网意义上的融合,走向高度互联互通的超级智联生态。
需供敏捷,场景再造需求、社交重塑供应。加快生产即消费、制造即服务、产品即服务、软件即服务,让生产环节越来越短、消费渠道越来越短、交易成本越来越低、响应速度越来越快。
轻重适配,轻资产短平快、重资产长弯慢。将“轻资产短平快”的快公司与“专特精新”的慢公司有机结合,不再是轻工业、重工业的适配,而是轻重资产的经营、运营、运作和运筹。
薄厚相依,模式创新谋利、科技创新取势。科技创新取势,商业模式创新谋利,技术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屏蔽竞争的门槛,脱离商业模式创新的技术创新难以可持续发展。
新旧交融,无中生有立新、有中生无破旧。在新经济、传统工业经济之间,通过发展动力的系统性转换,产生新思想、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用新经济将传统产业做一遍,。
内外循环,内循环强根基、外循环提位势。以经济形态、产业结构转变带动贸易方式、贸易结构转变,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到真正能够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
绿色低碳,绿色治理倒逼、低碳零碳发展。处理好低碳经济、节能技术、清洁能源、环境管理、气候金融、绿色基建、数字治理内在的生态关系、运作机理、发展结构与运动规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