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于飞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1/11/18 9:38:40
选择字号:
探秘地球“第四极”: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

 

2021年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门迎客。很多人看到,展馆正门外左侧有三个引人注目的“大家伙”:“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正是它们仨,见证了中国的深潜科技实力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如今领跑世界的时代跨越!

领跑世界的跨越发生在2020年11月10日。那一天,北京时间凌晨4点50分左右,在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的海面上,中国第一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被从母船吊入深蓝色的大海,开始冲击万米海深。

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为地球“第四极”,有史以来,只有三次人类“探底”的纪录。1962年,美国曾有两人乘坐“的里亚斯特”号潜水器下潜此地;2012年,拍摄过《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卡梅隆驾单人潜艇“深海挑战者”号,探底深渊。2019年,美国探险家维斯科沃等两人乘“深潜限制因子”号也曾到达海沟深处。不过,他们多是探险型的,一人或两人下潜,短暂停留便需紧急上浮。

而“奋斗者”号是工作型、科考型的,可以搭载三人潜入万米海底,能够自主巡航,进行生物矿物和地理物理等科学考察,空间大、时间长、乘员多,难度远超类似深潜器。

那一天,“奋斗者”号如蛟龙入海,一路下潜:1000m、3000m、5000m、7000m……显示深度的大屏幕上,“当前深度”一长再长。

一万米!“哗——”聚集在大屏幕前的海试队员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随后,深度数字继续跳动:10001、10003、10100,直到10909,“奋斗者”号成功抵达海底,再次创造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我们现在三个人的状态良好,正在开展机械手功能测试,这里的景象妙不可言……”这是来自“奋斗者”号三位深潜员的回话,这是来自万米深渊的中国人的声音!

这的确是一次载入史册的中国海试。不仅“奋斗者”号深潜成功,而且在全球首次实现了万米洋底4K电视信号直播。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都没做到的,我们中国人做到了!

海洋深处充满着神秘色彩,人类目前对深海的研究和认知,比对月球和火星的了解还要少。根据国际规则,海洋1000米深度以下叫深海,6000米深度以下叫深渊。在海洋里每下潜10米,便会增加1个大气压;如果深入海底10000米,那就是1000个大气压,相当于在指甲盖大小的地方,压上一部重型卡车。

也正因此,探秘深海和深渊,是一项难度极高的科考活动,涉及设计、材料、密封、工艺、通信、安全、集成、试验等一系列技术,每一项都是极限技术,并且必须高度安全可靠。

逐梦深蓝,一直是中国科研人员的梦想。2016年,科技部启动“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中国科研人员准备向大洋深处进发。

这是一次勇敢的进发,更是一次震天动地的抵达。人们忘不了成功的那一刻,科学家们眼中的热泪。“奋斗者”号总设计师、海试总指挥叶聪感慨万千:“我觉得不能用这五年来讲中国深潜的故事,应该用二十年甚至更长一些。我国从没有深海装备到有深海装备,从无人到有人,从简单到复杂作业,这是老一辈科学家用肩膀托起来的。我们要牢记传统又要开拓创新,所以‘奋斗者’号到达之处远远不是终点,应该说,我们刚刚打开了海洋的一道门缝……”

(本报记者 袁于飞)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