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11 10:23:14
选择字号:
展现科学与艺术融合之美
大型艺术装置亮相上海天文馆

 

作品《宇宙》。上海天文馆供图

近日,以不锈钢雕塑作品《引力》为代表的一组大型艺术装置亮相上海天文馆。这些作品是馆方为多层次、多角度展现天文之美,特别邀请数位中外知名艺术家为上海天文馆量身打造的“天文”主题作品,通过不同视角和多元表现形式,将科学的理性之美与艺术的创造之美融为一体,共同诠释宇宙的震撼魅力。

最具代表性的是矗立在天文馆室外中心区域的不锈钢雕塑作品《引力》,由日本艺术家郡田政之倾情打造,直径11米,高度10米,由12个镜面不锈钢椭圆球体组成,它们相互吸引、牵扯,仿佛要向四周迸射,但似乎又一种力量将它们向中心拉扯,组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结构,旨在表现宇宙空间中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当观众走进雕塑,周围环境、人、物的影像投射在不锈钢镜面中,也成为作品空间的一部份。

《朔弦晦望》是美国艺术家安东尼·豪在中国的首件雕塑,它以中国农历中的月相命名,将卫星(月球)、行星(地球)、恒星(太阳)的动向(运动本身及其光芒)抽离出来,将其表现为一种全新的动感雕塑。作品动感部分会因光线明暗而调整转速,也暗喻月亮的阴晴圆缺是由于月球在不同位置反射太阳光而形成的。当叶片转动的刹那,无数光斑影射在周围,非常美妙。

由中国艺术家瞿倩梅带来的《恒星—诞生、光明、耀灭》,采用大漆、砗磲粉、红木屑、朱砂及一些矿物颜料和元素,运用坦培拉绘画技法,绘制出恒星的核聚变反应(诞生)、持续燃烧(光明)以及坍塌过程(耀灭),通过画面营造出亦真亦幻、似实如虚的效果。

日本艺术家多田美波的作品《宇宙》用极其简约、抽象的线条和形体表现无形无相的宇宙,让人从中去思考领悟,获得更多趋于感性化的自由发展空间。镜面不锈钢材料反射周围环境的各种光线,如同宇宙不断吸纳恒星的光芒,加上表面的凹凸起伏,产生变化炫目的光,激发出更加丰饶的幻想。

《光的速度》是美国艺术家米歇尔·奧卡·多纳的作品,位于天文馆“家园”展区入口处,营造出一种踏入天文科学探索之旅的仪式感。浮雕中大量的光线造型使人联想到天光被吸入,入口如同相机镜头,缩小了光圈,减少了日常活动引起的静电干扰,使焦点可以集中在展览展示上。

在室外的悬臂草坪上有一组雕塑《生命》还在紧张安装中,它是由法国著名艺术家文森特·勒罗伊创作打造。5个独立的雕塑形态各有不同,却又息息相关,以生命和数字的形式,在虚构形态之间,在自然与艺术之间,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了联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