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10 9:12:24
选择字号:
我国自主研制的准实时潜标观测技术应用取得突破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大洋环流及潮波动力学团队研发并布放在海南岛东部海域的准实时潜标观测系统,成功抵御12级台风“圆规”的直接影响,第一时间回传了台风经过期间的海流资料。

潜标是深远海海洋环境观测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开展物理海洋研究的基础观测方式,具有长期、连续、定点、多参数同步观测的特点。常规潜标观测数据一般采取自容方式存储,随潜标回收后下载使用。因此数据一般有一年左右的滞后,通常用于科学研究,无法直接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预警。准实时潜标实现了观测数据的及时获取,最大滞后时间1天,大大提高了潜标观测数据的时效性。

该所大洋环流及潮波动力学团队从2018年开始准实时潜标观测技术研究,先后掌握了低功耗卫通模块、大深度全向耐压防水天线、信标拖拽破断保护、轻型耐压舱加工与防水、缆系设计与现场布放等关键技术。目前,该团队自主研制的准实时潜标观测系统已实际应用8套,无人值守在位运行时间,从最初的一个月增加到目前的超过100天。

海南岛东部海域的准实时潜标系统于2021年7月17日布放,布放站位恰好处于“圆规”台风登陆路线上。在台风经过期间,该潜标系统准实时回传台风影响下的海流数据。台风经过后,潜标工作正常,进一步验证了该准实时潜标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持续性。大洋环流及潮波动力学团队在可控成本的条件下,实现了准实时潜标观测,迈出了深远海海洋动力环境规模化准实时监测的重要一步,对提升海洋环境预报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