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黄怡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10 10:38:49
选择字号:
“胶囊起搏器”让91岁老伯重获“心”生

 

黄琨医生为庄爷爷实施手术。黄怡辛 供图

近日,91岁高龄的庄爷爷无故感到头晕,双腿乏力,继而跌倒在地,情况十分危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心血管内二科主治医师黄琨为其植入一颗胶囊大小的心脏起搏器,让卧病在床的老人重获“心”生。

“我们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考虑到庄爷爷年纪较大、体型消瘦、病情危重等因素,可能无法承受长时间的传统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囊袋出血、感染、电极脱位的风险也相对较高,于是我们在跟家属商量后,决定通过微创方式,为其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黄琨说。

据介绍,Micra无导线起搏器是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只有一颗胶囊的大小,体积比传统起搏器小93%,重量只有1.75克,可以维持近10年的使用。庄爷爷在局部麻醉下接受了手术。黄琨穿刺了他的右侧大腿根部的静脉血管,建立通路,将起搏器沿着血管送入右心室。在选定了合适的位置固定,以及确认工作参数良好之后,医生成功释放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手术过程十分顺利,用时仅45分钟。

“相比于传统起搏器,Micra无导线起搏器优点在于手术切口较小,约0.5~1公分,通过递送系统直接固定在心腔内,无需植入起搏电极,无需在体表切开制作囊袋,以后也无需再次通过切开手术更换起搏器电池,大大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几率,避免了电极脱位的风险,同时也更加美观。另外,患者植入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还可进行磁共振等磁场强的检查活动。”黄琨说。

据了解,这项新技术在省二医的成功开展,意味着该院在心脏起搏治疗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术后第一天,省二医心血管二科与康复医学科医生共同评估,指导庄爷爷进行后续的康复锻炼。从简单的床上被动运动、抗阻运动,到后来使用辅助工具下床行走,庄爷爷终于不用卧病在床,原来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也消失了,其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

什么是“房室传导阻滞”?心脏房室间的正常传导途径出现障碍,导致传导延迟,伴随部分或全部阻滞时,就是“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常会伴随着心悸、心搏暂停、疲乏无力、意识丧失等症状,甚至导致心脏性猝死。

“‘房室传导阻滞’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它在任何年纪的患者中都有可能发生。”省二医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叶泽兵提醒,在发现家人有不明原因乏力,头晕甚至晕厥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需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一旦确诊为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往往需要起搏器植入治疗。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