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3 23:34:35
选择字号:
世界顶尖科学家这样看衰老

 

“我早就不算是个年轻科学家了,今天我是代表老科学家们来到这里的。”11月2日,在上海召开的世界顶尖科学家百岁论坛上,接近“80”的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厄温·内尔这样说道。2019年3月,厄温·内尔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

世界顶尖科学家们如何看待老龄化问题?又如何与终将步入老龄的自己相处?

除内尔之外,2011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得主弗兰兹—乌尔里奇·哈特尔、2017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得主迈克尔·霍尔、2013年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汉斯·克莱夫斯、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教授田梅等在论坛上讨论了这一话题。

诺奖得主也逃不过的衰老

2019年,联合国《世界人口数据展望报告》指出,人类预期寿命为72.6岁,比1990年增加8年多。人类寿命的延长与老龄化加剧的隐忧并行于愈发庞大的社会之中。

在我们将衰老视作人生的必经旅程之时,满怀好奇的哈特尔却抛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人类会衰老?为什么猫、狗等哺乳动物的寿命和人类相比差异更大?

霍尔从进化压力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早在100年前,在人没有竞争性的生存压力时,那时人的寿命也停留在更年轻的时候。而今,人类需要活得更长久,不仅生育是一种压力,养育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压力可能也使得人活得更长久。

“不同物种之间的生存压力是不同的。”克莱夫斯将之归结为一种“星球的选择”。“如果人类或是大部分动物最终没有消失的话,那么这个星球就太过拥挤了。”

堪称论坛上“最具发言权”的内尔表达了自身对于“变老”这件事的感知。退休之后,内尔依然进行着研究工作,只有解决、延缓衰老及其带来的健康问题,他才能更好地继续研究,延长自身作为一个研究者的寿命。“现在,我的工作量也减少了很多,但我相信还是有很多方式能够让我们继续保持活跃。保持活跃是非常重要的,不思考就等于在精神上退休了。”

“不过有研究者称,诺贝尔奖得主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更长,所以跟其他科学家相比,你的科研生涯可能还会更长一些。“哈特尔向内尔打趣道。

内尔边“接梗”说:“或许是因为诺奖得主巧克力吃的比别人更多吗?有没有人研究一下巧克力是否是保证健康的原因?”

实际上,人类的衰老机制确实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奥秘并没有被完全揭开来。

衰老的确不是人类的专利,而抵抗和延缓衰老的尝试也并不只在人身上进行着。雷帕霉素被证明是一种能够延缓实验小鼠衰老的药物,但它是否能够用于人类,是否会产生长期的副作用,谁能够获得其使用权的一系列伦理问题,都使得这一讨论变得复杂起来。

从分子层面看人类衰老

皱纹、银发、行动迟缓,这些日常可见的衰老征兆,在分子层面上是如何呈现的?世界顶尖科学家们同样从科学视角探讨健康老龄化影响因素与有效的干预手段。

哈特尔从蛋白质的折叠入手探讨健康衰老的可能性。大多数蛋白质需要通过折叠来发生作用,而蛋白质错误聚集、失去完整性,都有可能预示着人体的衰老,并与诸如帕金森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联。

“我们的研究方向是通过对蛋白质的改进,使之达到稳态,从而使得蛋白质的折叠也达到平衡。”哈特尔说。

霍尔则从另一个耳熟能详的角度切入:新陈代谢。

mTOR是控制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物质,同时也是一种营养物质。一方面,mTOR能够控制细胞的新陈代谢,如细胞的生长和凋亡;另一方面,mTOR也影响蛋白质、脂类的合成等。因此,“mTOR影响着复杂的信号网络,也提供有效的营养感知信号通路,而这恰恰与众多疾病相关”。霍尔希望能够通过控制mTOR来影响人类的寿命。

克莱夫斯看到干细胞在延缓人类衰老方面的潜力。“能否通过干细胞的移植来“替换”或“修复”衰老的器官?”克莱夫斯及其研究团队正致力于首先在实验室的环境中培养干细胞,生长出新的器官,而后移植到人体里面去。然而,这一设想知易行难,研究费用也相当昂贵。未来,相关方法可能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当人体出现癌细胞时,我们或许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治疗。”

“衰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里其实有很多标记,其中有一些表现为基因表达上的不稳定性。“田梅及其团队从事基因表型研究,通过影像技术将衰老和疾病可视化,不同的成像方法适用于不同方法的检测。

专家表示,有关老龄科学的新兴学科群可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逐步壮大起来。当老龄化的未来成为人类未来的一部分,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期待着一个更为美好而全面的人类未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